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7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文化中心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化中心圖書館是臺灣各縣市文化中心組織中的一個服務單位。民國66年(1977),蔣經國先生在行政院院長任內提出12項國家建設計畫,其中第12項是建立每一縣市之文化中心,包括圖書館、博物館及音樂廳。教育部為使文化中心的設置有法令根據,於民國69年修訂社會教育法,在該法第4條中增列:「直轄市、縣(市)應設立文化中心,以圖書館為主,辦理各項社會教育及文化活動」。自此之後,各縣市文化中心圖書館取代了縣市立圖書館的地位,成為臺灣地方公共圖書館的主體。
  文化中心圖書館之興建係由行政院指定教育部負責規畫,以中央及地方分擔經費方式,責成各縣市政府設計興建。在民國68年至74年間全省先後建成1...
文化科學的心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化科學的心理學是由法國的孔德(A. Comte, 1798~1857)和英國的約翰.彌爾(J.S. Mill, 1806~1873)等實證主義論者提倡修正「科學」觀點,承認只有「自然科學才是科學」,或者將「社會科學以自然科學為基礎」,並視心理學為生物學的一支。此觀念傳至德國,於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嘗試建立一平衡的觀點,用客觀與邏輯做為「文化科學」的基礎,以認知理論研究心理學,遂將心理學冠上了文化科學之名。命名的理由是:文化現象與心理現象的聯結,應該以心理歷程觀察為心理學的理論架構,且使之成為人類科學研究。
  德國自狄爾泰(W. Dilthey, 1833~1911)認為文...
凱達格蘭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北(附錄-地名-文教處所)
  母體機構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該機構任務為從事有關教育政策及計畫問題之研究,並提供諮詢建議服務,包括:教育計畫與教育管理方法,教育性建築與設備之計畫、設計、建造與維護等。
  研究成果均以機構之「報導」(Reports)及「研究」(Studies)名義系列發表(以英文、法文或西班牙文發表)。刊物尚有〔教育計畫、行政與設備之訓練資料〕(Training Materials in Educational Planning, Administration and Facilities)(英文、法文及西班牙文);〔教育建築與設備〕(Educational Buildings...
臺中縣立文化中心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中縣立文化中心圖書館的前身,是設於清水鎮的臺中縣立圖書館,民國72年(1983)元月臺中縣立文化中心成立,縣立圖書館納入文化中心,即今日的臺中縣立文化中心圖書館。
  該館為地下1層,地上4層的建築,於68年興建,71年12月完工,72年1月1日正式開放啟用。總建築經費270,000,000餘元(其中中央及省補助90,000,000元,餘為縣府配合款),總面積4,683.85坪,其中圖書館總建坪2,784坪。
  該館隸屬於文化中心,組長由文化中心主任兼任,現有館員14人(包括臨時人員)。館內設有兒童室、期刊室、參考室、視聽室、書庫及普通閱覽室,各室均採開架式服務。8...
菲律賓文化中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西元1965年成立,為維護菲律賓的文化遺產、培養藝術人才及鼓勵文化活動。成立國家劇院、音樂廳及會議室;鼓勵音樂、舞蹈及傳統民間表演的研究;委託創作戲劇等藝術作品。其他工作項目包括辦理詩、劇本、美術創作比賽;提供教師訓練課程及獎學金;每年主辦舞蹈、音樂、戲劇、展覽、藝術節等活動,維護圖書館、文獻室、博物館,與名人館。地址:Roxas Blvd. PO Box 310 Manila 1000, Philippines.
《Encyclopedia of Associations》33rd ed., 1998.
文化病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化病理學」係指文化疾病,有機體生活所造成的病態。
  「文化病理學」採用生物學的方法來探討;從一八九六年法國社會學家李利安菲爾(Paul de Lillienfeld, 1829~1903)出版了〔社會病理學〕(Sociale Pathologie, Social Pathology)以後,文化也受到了影響。因為文化是以生活為基礎,而且文化與社會關係密切,人類學家到今天仍嘗試著欲建立文化生物學,所以「文化病理學」的觀念慢慢傳開來。德國文化學家謝德(Walter Scheldt)所持的觀念更針對文化疾病而言;他認為一種文化由活生生的人所負荷,個人不免有疾病,因此文化也不免有疾病...
文化環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化環境」指人類所安排的環境,是經過修飾的環境,也是客觀環境,相對的為自然環境。
  依照教育人類學的觀點,人生活在文化環境中,於是人受文化的陶冶,使人不必再復演過去的原始生活,就享有現成的文化成果。因此文化環境非常重要,是教育的基礎,教育就發生在這個環境中,並在其中進行。
  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Arnold Toynbee)認為文化環境具有客觀的關聯,土地、歷史命運、政治需要等。在意義方面,皆屬於客觀的文化環境,為人類生活的要件,他在〔衝擊與回應〕(Challenge and Response)一書中,提出了「文化過程」與「文化生活原則」兩個理念。前者屬於「衝擊」...
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成立於西元1983年1月1日。廣場約八百坪,大廳佔地二百六十五坪,第一展示場約三十七坪,畫廊一百二十坪,文物陳列室約五十八坪,編織工藝館二百零二坪,另有會議室及兩間研習室各有六十個座位,兒童閱覽室七十八個座位,視聽室四十八個座位,演講聽可容納二百八十五個座位,演奏廳擁有九百一十個座位,場地可供各界租用展出或演出用,地址:臺中縣豐原市圓環路782號。
文化時期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1776~1841)認為兒童的心理發展,一般說來和民族的發展一致。兒童心理的發展再沒有比接受來自文化發展的滋潤更好,文化發展建立在文學和歷史上。每一個學生必須根據過去人類一般心理發展的每個主要時期,採取適合於他發展的階段。因此教材必須取自文化之中。歷史發展階段的思想材料採用於教學上時,應與學生的心理狀態平行。此論點稱為「文化時期論」,又稱「歷史的文化時期論」(Theory of Historical Calture Epochs)。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