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珊瑚礁(熱帶)毒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珊瑚礁毒素當見於熱帶類,故又名熱帶毒;但仍可能存在於非熱帶類,如虱目。毒素成份以脂溶性之ciguatoxin為主(佔90%以上),但常見伴隨有多種成分,包括脂溶性的scaritoxin及水溶性的maitotoxin、palytoxin、ciguaterin等毒素。Ciguatoxin屬神經毒,為一種多醚類化合物;對溫度穩定,加熱、冷凍、乾燥,均無法破壞其毒性。珊瑚礁毒存於熱帶之全身,以內臟較多,其毒性機轉主要增加細胞膜對鈉離子的通透性,而刺激神經傳導及骨骼肌細胞去極化;另外可能具有部份抑制紅血球乙醯膽鹼酶的作用,但此點仍有爭論。另外低濃度ciguatoxin可直接興奮心臟,高...
駝背鱸(老鼠斑,敏,扁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romileptes altivelis (Valenciennes, 1828)
體甚高,眼後之頭背明顯凹入;後鼻孔呈長裂狀,口齒缺犬齒;背鰭鰭條較高具10棘,胸鰭基底上方有1皮瓣。體淡褐色,有黑色圓斑散在。長可達60公分。
南日本,台灣及印度洋。
棲息珊瑚礁淺水處,以手釣捕獲。
食用及觀賞用,為水族館常見之種。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綱或條鰭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類(首網)總論
新鰭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鮨科(Family Serranidae),Seabasses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印度牛尾(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latycephalus indicus (Linnaeus, 1758)
體延長,平扁。頭寬扁,頭上稜棘低平,無眶上棘 。眼中大,上側位,虹膜瓣僅懸掛在瞳孔,既不是雙葉亦不是鬚毛狀。前鋤骨齒呈新月形排列。前鰓蓋骨末端有2枚粗鈍的硬棘。間鰓蓋膜存在。側線之鱗片均無棘。體黃褐色,背側具6褐色橫紋。臀鰭淺灰色;胸鰭灰黑色,密佈暗褐色小斑;腹鰭淺褐色,具不規則小斑;尾鰭具黑斑。最大體長可達1公尺,一般皆在30~40公分間。
自非洲東南岸,東至太平洋中部諸島,北至中國、日本等海域。
近海底棲肉食性類,主要棲息於沿岸至水深50公尺的砂泥底區或珊瑚礁區外的沙地上,游泳能力較緩慢,常隱藏於砂泥中伺機捕食小及小蝦等底棲生物。每年4~7月會游近沿岸地區產卵。
可在漁市場看見其蹤跡。可用底拖網、延繩釣或定置網等漁法捕獲。肉質結實味美,油煎、清蒸或煮湯皆宜。為台灣早期物資缺乏的蛋白質來源,但因過度捕捉數量已大為減少。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綱或條鰭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類(首網)總論
新鰭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牛尾亞目(Suborder Platycephal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牛尾科或鯒科(Family Platycephal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古生物。屬爬蟲類。全體似,頭大,頸短,尾細,吻長而突,四肢似鰭無刺,體長四尺至四丈,繁殖甚廣,其化石產於三疊紀白堊紀之間,印度、紐西蘭等地曾掘得。
2.一種雜技。表演化為龍的舞蹈,為漢代百戲之一。《漢書.卷九六.西域傳》贊曰:「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盧、海中碭極、漫衍龍、角抵之戲以觀視之。」
硬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脊椎動物類的一綱。種類很多,大小、形狀差異很大,但內骨骼大部硬化,鱗片為真皮性鱗,身體多呈流線型,前後尖削,有成對的胸鰭和腹鰭,亦有單數鰭者,鰭有硬棘支撐,鰓在咽旁的鰓室中。
鰻形細潛(纖細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ncheliophis gracilis (Bleeker, 1856)
體延長,稍側扁,越往後部越纖細。體寬約略等長於體高。鰓孔開口於胸鰭基底之上方。主上頜骨的末端延伸至眼後緣下方。背鰭和臀鰭的鰭條皆低,末端則與尾鰭相連。體呈暗色,散有許多的小黑斑;雄體色另具藍彩,雌則是黃彩;尾鰭上的黑斑色濃。
印度──西太平洋一帶。
以寄生的方式生活在海星、海參或海膽的體內,以吃寄主之內臟為生。仔行浮游生活,成則尋找寄主,當它想鑽入海參體內時,先用頭探索海參的肛門,然後用尾卷曲而插入肛門,再把身體伸直向後擺動,直至完全進入寄主體內。通常在一個寄主體內可找到成對的雌雄個體寄生其中。
小型類,不具食用價值。特殊行為可養殖於水族館供教育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綱或條鰭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類(首網)總論
新鰭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鼬鳚目(Order Ophidiiformes)
准棘鰭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鼬鳚亞目(Suborder Ophidioidei)
科(Family Carapidae),Carapids,Pearlfishes
皇冠三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ichla ocellaris (Bloch et Schneider, 1801)
體延長側扁;口大;下頜長於上頜;體背為黃綠色;腹部銀白色;體側中央具3條縱黑帶;尾鰭上葉透明具許多白斑及1大黑斑,下葉為紅色;背鰭具有許多白斑,其緣為黑色;體型大,體長可達60公分。
南美之河川。
棲息於淡水河川或湖泊的肉食性類。
供食用及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綱或條鰭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類(首網)總論
新鰭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隆頭亞目(Suborder Lab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慈鯛科或南科(Family Cichlidae)
披肩鰧或披巾瞻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chthyscopus lebeck (Bloch & Schneider, 1801)
體長圓;頭寬大,覆骨皮;眼上位;口上位,口裂垂直;尾鰭截平;體背褐色,具許多大白斑;腹部銀白色;背鰭中央有一列黃白紋;臀鰭與腹鰭白色;胸鰭淡褐色;尾鰭淡黃色;體長可達45公分。
日本、中國、東南亞、澳洲等地區。
棲息於泥質海底的深處,屬肉食性類。
以拖網漁獲,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綱或條鰭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類(首網)總論
新鰭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龍鰧亞目(Suborder Trachin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瞻星科(Family Uranoscopidae)
恆河鱷,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avialis gangeticus (Gmelin, 1789)
體長可達7公尺,口吻特別細長,為眼基寬的3.5倍以上,上下顎的牙齒細長一致,呈交錯排列,四肢的蹼很發達,身體呈深橄欖褐色,體背和尾部有黑色斑紋或斑點散在體側和腹部顏色較淺,雄性個體的吻端常有膨大成瘤狀,樣子很像印度北邊人們做的泥壺(ghara),其俗名gharial可能因此而來。
侷限於印度西邊的印度河流域和東邊的馬拉哈底河,恆河及緬甸的伊拉瓦底河流域,呈不連續分布。
棲息於溪流或河口,主要以類為食,偶爾也會攻擊水邊的小型脊椎動物。冬末開始求偶,具有領域的雄鱷會和3、4隻雌鱷組成一個生殖群,雄鱷會在水中發出聲音吸引雌鱷,並在水底交配,1個月後(約3、4月),雌鱷會在離岸不遠的地方用後腳挖洞,每次可產40~90枚蛋,蛋長約9公分,寬約7公分,母鱷會守在巢旁護卵,約經60~90天孵化,幼鱷長約36公分,母鱷會協助幼鱷到水裡,幼鱷需經11年才能達到性成熟。
鱷目(Order Crocodilia)
鱷科(Family Gavialidae)
Cephalopholis miniata (Forsskål, 1775)
體橘紅色密布青色點。長可達30公分。
南日本,台灣以迄印度洋
棲息珊瑚礁附近淺水域,以手釣及蟹網捕獲,據傳部分地區有輕微中毒的事情發生。
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綱或條鰭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類(首網)總論
新鰭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鮨科(Family Serranidae),Seabasses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