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小黃星弄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型弄蝶。軀體背側黑褐色,腹側黃色。雄蝶翅背面底色褐色。前翅沿前緣有鮮明黃條,中室內也有黃條,M3及Cu1室各有一黃斑,Cu2室也常有一小黃斑。翅基有模糊黃紋。Cu2室有一線狀性標。後翅中央有一黃色斜帶。緣毛黃色,於翅脈末端呈黑褐色。翅腹面形成斑駁之黃、黑色花紋。雌蝶翅面黃斑較不發達,前翅背面翅基黃紋減退,僅餘中室端小黃斑,缺少性標。後翅黃帶內翅脈較鮮明,有時黃帶消失,M室黃斑內外分離。
小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側扁,體側腹部有多列發光顆粒。頭鈍尖形,口裂大,端位,傾斜,吻不突出,上頜長等於下頜,上頜骨後緣達眼眶後緣;上頜最外列齒擴大為犬齒,內列齒細小呈絨毛狀,前端中央無齒,下頜內列齒較大,在下頜前端中央突起上外列齒聚成一小撮齒;吻緣孔5個,內、外側緣孔沿吻緣葉側裂,吻緣葉完整不被分割;吻上孔3個呈弧形排列。頦孔4個,呈四方排列在頤縫合周圍。鼻孔2個,長圓形後鼻孔較圓形前鼻孔大。眼眶下緣伸達前上頜骨頂端水平線。前鰓蓋後緣具鋸齒緣,鰓蓋具2扁棘;具擬鰓;鰓耙細長。頭部及體側前部被圓鱗,體側後部被櫛鱗,背鰭軟條部和臀鰭2/3以上皆有小圓鱗,尾鰭佈滿小圓鱗。耳石為黃花魚型,即呈盾形。背鰭基起點、胸鰭...
白鬚小黃紋弄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鬚小黃紋挵蝶 Celaenorrhinus ratna 為稀有種,與同屬種類比較起來,觸角錘部的白斑最為明顯。前翅背面中央有兩個明顯的白斑,分別是「心型」及「菱形」,雌、雄蝶的外形相似,但雌蝶前翅的灰白色斑較大。幼蟲的寄主植物為蘭崁馬藍 ,關於幼生期之習性尚待查明。成蟲主要發生期在夏、秋兩季,警戒性高,常躲匿於樹林、草叢間, 喜訪花吸蜜 ,並有在葉上吸食露水的習性。本種分布於台灣海拔800~1800公尺的山區,主要出現於夏季,除台灣外,喜馬拉雅山區亦有該蝶分布。
小黃金鴨嘴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稈斜倚。葉片長5-6 cm,寬6-7 mm;葉舌圓頭,撕裂狀,背面有毛。總狀花序對生,長約2.5 cm;穗軸黃色,密被毛。無柄小穗長約6 mm,披針形;外穎革質,具2龍骨,邊緣具翅,先端二齒突;內穎及上位外稃具長芒。

大型小黃紋挵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elaenorrhinus maculosus taiwanus Matsumura, 1919 大型小黃紋弄蝶 大型小黃紋弄蝶 Celaenorrhinus maculosus taiwanus Matsumura, 1919 又稱為大流星弄蝶。中大型弄蝶,雌雄蟲外型相近。本種為台灣目前已知小黃紋弄蝶屬中體型最大的種類。 本種為台灣特有亞種,為一年一世代物種,分佈在台灣的中海拔山區,除台灣外,尚有原名亞種分布於中國。寄主植物為爵床科(Acanthaceae)馬藍屬(Strobilanthes sp.)植物。成蟲常活動於森林中或森林邊緣,喜訪花,受驚擾時會躲到植物葉背下。
埔里小黃紋挵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elaenorrhinus horishanus為台灣的特有種。本種和白鬚小黃紋 挵蝶類似,二者的差異如下:(1)本種的形狀較大。(2)前翅第十二室的中室白斑之上方有黃色細條,白鬚小黃紋挵蝶則無。(3)觸角球桿基部的白環不甚發達,白鬚小黃紋挵蝶的白環卻很明顯。(4)前翅第二室的白斑較白鬚小黃紋挵蝶的白斑細長。在如上四項特徵中,第二項是最重要的鑑定依據。前翅長約21~24 mm。 本種敘述主要引用白水隆,1960及濱野榮次,1987發表之文獻。
小黃斑挵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mpittia dioscorides etura (Mabille, 1891) 小黃斑挵蝶 小黃斑弄蝶 Ampittia dioscorides etura (Mabille, 1891) 亦稱小黃星弄蝶。是台灣體型最小的弄蝶,體褐色,翅底色亦為褐色,上有橙黃色斑紋。雌雄蟲背面斑紋相異,雄蟲的黃斑較發達。 本種分布於本島的平地及低山地區,除台灣外,斯里蘭卡、印度、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印尼及中國南方也有分布。目前已知的寄主植物為禾本科(Poaceae)的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成蟲通常活動於寄主植物附近,好訪花。雌蟲會將卵單產於寄主葉片上,卵米白色半球型,表面有...
蓬萊小黃紋挵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elaenorrhinus pulomaya formosanus Fruhstorfer, 1909 蓬萊小黃紋弄蝶 蓬萊小黃紋弄蝶 Celaenorrhinus pulomaya formosanus Fruhstorfer, 1909 又稱為尖翅星弄蝶、台灣小黃紋弄蝶等。中型弄蝶,雌雄蟲外型相近。本種與其他小黃紋弄蝶屬種類的差異在於:前翅翅形較尖,前翅中央白斑最下方的斑點是黃色或消失不見。 本種為台灣特有亞種,為一年一世代物種,分佈在台灣中北部的中海拔山區,除台灣外,喜馬拉亞地區及中國雲南尚有原名亞種分布。寄主植物為爵床科(Acanthaceae)馬藍屬(Strobilanthes s...
小黃薊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蟲製片後體長0.7-0.9 mm。體橙黃色至灰褐色,腹部第3-8背板中央約1/3至1/2之前緣脊深褐色,下方連接灰褐色塊區;腹部第4-7節前緣脊褐色。觸角暗于體色,第1節淡黃,第2節金黃,第3-8節褐,有時第3-5節基部稍淡。前翅橙黃色或灰褐色,亞基部及翅端部顏色稍淡。 頭寬,單眼前毛2對,單眼間毛位於兩後單眼內側。觸角8節,第3、4節有叉狀感覺錐。 前胸寬,背板前緣毛2對,背板毛12-15支,後緣與後緣角毛共4對,中央第2對稍長,其餘3對約等長。前翅鱗瓣前緣毛4支,上脈毛基部3支,中部3-4支,端部3支,下脈毛2支,後緣纓毛直形。 腹部第2-8背板兩側1/3有緊密排列之微毛,其上每邊生有剛...
小黃紋挵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姬(小)黃紋挵蝶 Celaenorrhinus kurosawai 為台灣特有種。與蓬萊小黃紋挵蝶之差異有(1)外緣的長度較後緣短,前翅端的突出並不似蓬萊小黃紋挵蝶明顯,外緣呈圓形狀。(2)前翅背面第1b室後半部的白斑大而鮮明,和前半部的白斑大小相同(蓬萊小黃紋 挵蝶翅膀背面第1b室的斑紋為黃色,後半部的斑紋較前半部的斑紋小了許多,部分個體後半部的斑紋完全消失)。(3)翅膀腹面第1b室的二枚斑紋呈鮮明的白色,後半部白斑的外側尚有一枚不甚鮮明的黃白色紋,此部分共計有三枚小斑紋(蓬萊小黃紋 挵蝶僅有二枚,於少數個體二枚斑紋會連結一起並成為一枚)。本種敘述主要引用白水隆,1960及濱野榮次,1987...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