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行為心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心理學就是以動物或人的行為(Behavior)為探討內容或研究題材的心理學。至於行為一詞的意義,則隨使用者的理論觀點不同而略有差別,如行為主義或行為論(Behaviorism)以「可以觀察或可以測量的活動」或「有機體(Organisms)對於刺激的反應」來界定行為,但也有很多心理學家認為觀察到的或觀察不到的一切活動(包括生理、神經與認知等作用)都是行為。因此如果說行為主義是狹義的行為心理學,則一般的心理學就是廣義的行為心理學
  美籍心理學家華生(J.B. Watson, 1878~1958)於一九一三年首先正式倡導的行為主義,強調心理學是一門以預測與控制行為為目標的客觀實...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正統精神分析的心理學理論體系,是生物學走向的本我心理學轉向社會文化走向的自我心理學,是古典精神分析向新精神分析轉變的中介。阿德勒的心理整體論、主觀目的論和社會文化定向,對後來西方心理學
生理心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義的生理心理學是指以心理學、生理學與生物學方法,探討心理與生理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效果的一門科學;與腦部生理學(Physiology of Brain)、神經心理學(Neuropsychology)、心身關係學(Psychosomatics)、心理與內分泌學(Psychoendocrinology)、行為生理學(Physiology of Behavior)、心物學(Psychophysics)等領域都有重疊。
  狹義的生理心理學則是指以生理作用(例如電擊腦部)為自變項,而以心理、情緒或行為反應為依變項的研究領域。至於心理生理學(Psychophysiology)的研究,則是以心...
教育心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在教育情境中,觀察、研究學生與教師行為的學問。目的在解決教學上的實際問題,建立教學歷程的系統理論,謀求教學的改進與成功。是科學心理學的學門之一。
課程的心理學基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基礎設定了課程知識的範疇,並界定了與課程有關的知識來源。課程的心理基礎意指課程學者運用心理學的概念、理論、方法及相關的研究工具,建立課程理論並發展課程。換言之,這些學者探討心理學與課程的關係,及其對課程領域的啟示。
  課程學者關心教與學的問題,而心理學提供了解教與學之過程的基礎。由於心理學的派別不同,對教與學有不同的著重點,因此影響課程的不同層面。依心理學的主要派別對於課程的影響及啟示如下。
  1.行為主義
  行為主義是傳統心理學的代表,強調制約的行為及改變情境使學習者表現欲增強之行為的學習方式。這一學派的發展始自桑代克(Edward L. Thor...
資訊心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訊心理學或稱資訊處理心理學(information processing psychology),是想以資訊處理方法、模式以及某些衡量用於心理學中,期能發展一枝完整的心理學。開始係為資訊美學尋找心理基礎,繼而將資訊處理的過程視同人類的行為,認為一個人的行為是由內在訊息流所決定,此種訊息流既不可見,藉用電腦的訊息流可以推測。
  曾有論者探討人類如何與訊息接觸,從若干訊息中選擇其一或若干,又如何將訊息內在化,且於日後付諸應用而見諸於行為。心理學家應用人類的認知能力和行為、計算、語言和訊息概念、探討知覺、記憶、注意、語言、思考和解決問題等,以實驗法觀察其變化,和不用資訊處理法的研究...
資訊心理學是研究人類處理訊息的學科,有許多不同的研究面向,有針對於媒體和資訊科技發展的,專門關注「知覺科學和數據處理」(science for perception and data processing),也有研究資訊醫(information medicine),主張研究資訊和心靈治療,也有研究網路心理學,探討匿名、團體動力等網路行為之心理現象。和圖書資訊學比較相關的為前者,在於探討資訊行為的基本觀念與定義、瞭解資訊需求與資訊尋求相關理論的應用、熟悉資訊行為研究的資料蒐集技巧、瞭解資訊科技對於資訊行為的影響、瞭解認知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等與資訊行為的關係等。同時可以從個人、人際、及大眾媒體三...
林珊如(2005)。資訊心理學課程大綱。上網日期:2012年6月4日,檢自https://nol.ntu.edu.tw/nol/coursesearch/print_table.php?course_id=106%2036900&class=&dpt_code=1060&ser_no=10456&semester=94-1。Suler, John. (1999). The Psychology of Cyberspace: Overview and Guided Tour. Retrieve June 1, 2012, from http://www.rider.edu/users/psycy...
應用社會心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用社會心理學旨在探討並解決人際問題與社會問題,主要特徵是以實際問題為出發點,採取社會心理學理論與方法,進行實地研究,並以解決問題或改善現況為目的。
  應用社會心理學研究的起源,可追溯到一九○八年閔斯特堡(H. Münsterberg, 1863~1916)探討證人作證問題,一九二○年代與一九三○年代美國西方電子公司霍桑廠(Hawthorne Plant)工作條件與效率問題研究,及一九四○年代倡導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的勒溫(K. Lewin, 1890~1947)堅持理論與實務結合,致力種族偏見、矛盾與衝突等社會問題研究,對應用社會心理學均有重要的貢獻。<...
動物心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心理學是應用觀察與實驗以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研究的理論根據導源於哲學中的二元論;確定於進化論,從而引起觀察動物行為,以視其有無與人類行為近似的跡象。觀察的起點是認為人是動物中的一類,從觀察動物行為或者可以發現人類基本的行為痕跡。初起時在「動物行為」(Ethology)的領域中,後又成為「比較心理學」(Comparative Psychology,參見「比較心理學」)。
  動物心理學開始時含有對神人同性觀點的反對因素,只取「同性觀點」將人下推至動物性方面,根據非系統觀察之所見,例如蜘蛛結網,顯示此種昆蟲具有如人類般的智慧;又如警犬協助捉拿罪犯,具有類似人的義務感。此後對動物的...
環境心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環境心理學簡單的定義是一門研究人類行為及經驗與社會實質環境的交互關係的學科。其從成為一獨立的研究領域至今不過三十餘年的歷史。它以科際整合之整體觀點研究人們在實際日常生活環境中的行為與活動;將人類與環境視為不可分割、相互定義的整體;強調人類主動處理與形塑環境的能力,而非只是被動地接受環境的刺激。此種研究取向不僅使之有別於傳統的心理學,並且回過頭來,對整個心理學界產生影響。心理學的研究,不應將人類的行為與經驗孤立,而必須考慮行為發生的脈絡,已廣泛地為心理學者所接受。此外,環境心理學的研究結果也影響了環境設計與公共政策。例如,有關無障礙環境的立法;預防犯罪的環境設計準則以及減少兒童意外的遊戲場設...
  環境心理學是研究自然環境與個人心理或行為關係的科學,探討的主題包括個人空間、領域、擁擠狀況、隱私、環境認知、環境人格特質、居家與工作環境安置、建築心理學(Architectual Psychology)、與環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等。
  個人空間是指每個人與人交往時所保持的距離與空間,客觀存在被稱為「阿爾發個人空間」(alpha personal space),而主觀經驗的稱為「貝塔個人空間」(beta personal space)。環境心理學家指出性別、年齡、種族等文化因素,與個人空間的大小有關。有關研究發現男性的個人空間比女性大,成人的個...
完形心理學的美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完形心理學的美學就是使用「格式塔」(Gestalt)的基本概念,作為音樂和其他種類藝術的解釋原則。
  早在一八九○年,奧國心理學家埃倫費斯(Christian von Ehrenfels, 1859~1932)就發表〔論格式塔性質〕(Über Gestaltqualitäten)一文,認為音樂並非各個單一音符的總合,而是許多音符相互關聯所構成的整體,這超越個別元素的整體,便稱之為「格式塔性質」。這篇文章是完形心理學的美學起源。
  一九一○年起魏泰默爾(Max B. Wertheimer, 1880~1943)、柯勒(Wolfgang Köhler, 1887~196...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