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43.05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張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觀點4 評價 生平張旭(生卒年不詳),字伯高, 一字季明,吳郡(江蘇省蘇州)人。初任常熟縣尉,後官至金吾長史,人稱「張長史」。是唐代的書法家。以草書而聞名。其母陸氏為初唐書家陸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孫女。陸氏世代以書傳業,有稱於史。張旭為人灑脫不羈,豁達大度,卓爾不群,才華橫溢,學識淵博。與李白、賀知章相友善,杜甫將他三人列入「飲中八仙」。是一位極有個性的草書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後落筆成書,甚至以頭髮蘸墨書寫,故又有「張顛」的雅稱。後懷素繼承和發展了其筆法,也以草書得名,並稱「顛...
怪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奇怪。《初刻拍案驚奇》卷五:「怪哉!怪哉!此卦恰與張尚書家的命數,正相符合。」
魚目入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梁武帝,任昉為義興、新安太守,有政聲。任昉博學多聞,於書無所不讀,聚書至萬餘卷,是當時著名的三大藏書家之一。曾見宮中內藏四部古籍篇卷紛雜,於是親自校讎勘定。任昉的文學成就,以善撰表、奏、書、啟著稱,當時王公表奏,無不請昉代筆,起筆即成,不加點竄,因而與以詩聞名的沈約合稱為「沈詩任筆」。他在上任大司馬記室時,寫了一篇〈到大司馬記室牋〉,來感謝朝廷的提拔。文中任昉極為自謙,形容自己只是像魚眼睛那樣毫無價值的人,卻被當作美玉一般來使用。唐人李善在注解時,引用了《韓詩外傳》為證,說明古人認為白色骨頭外觀看起來像象牙,魚的眼珠乍看之下很像珍珠。後來「魚目混珠」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以假亂真...
初寫黃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晉書家所寫的黃庭經帖,為學習小楷的最佳範本,世遂有「初寫黃庭,恰到好處」之語。後比喻作事或行文恰到好處。清.王士禎《帶經堂詩話.卷八.自述類下.十》:「元倡如初寫黃庭,恰到好處,諸名士和作皆不能及。」
梅曾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觀點4 評價 生平梅曾亮(1786~1865),原名曾蔭,字伯言,又字葛君,江蘇上元(今南京)人,祖籍安徽宣城,曾祖時移籍江蘇。他生長於一個頗有文化氛圍的詩書家庭,其祖輩為著名數學家梅文鼎,其父梅衝,飽學詩書,嘉慶五年(1800)中舉,母親侯芝親自改訂過彈詞《再生緣》。道光二年(1822)進士授知縣不就,援例為戶部郎中道光二十九年告歸,主揚州書院講席。咸豐三年(1853),太平軍克南京傳說梅曾亮適在城中,曾受禮遇,尊為「三老五更」。後輾轉至清江,館於江南河道總督楊以增署,不久去世章太炎有《 書梅伯...
命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命氣數。《初刻拍案驚奇》卷五:「怪哉!怪哉!此卦恰與張尚書家的命數,正相符合。」也作「命途」、「命運」。
璽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民間能工巧匠之手 , 他們 無心于書而成書 , 不曾留下姓名。沒 想到無意插柳柳成蔭 , 這些無名書家的創造 , 後來竟繁衍子孫般地發展成小篆、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等千姿百態、蔚爲大觀的藝術樣式。秦代丞相李斯 (? 一前 208) 刪除大篆之繁冗 , 取其合宜 , 創爲小篆 , 其結體平衡對稱 .呈現曲線長形、筆畫疏密均勻 , 一絲不苟 ; 或上密下疏 .或上疏下密 .穩定之中又見飄逸舒展 ..所以 , 小篆結構形式的美異常突出。小篆 , 在漢字和書法發展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由表形文字階段 , 演進到純...
歐陽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557~641)字信本,唐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代名臣及大書法家,官至太子率更令,封渤海縣男。書法初仿羲之、獻之,並受北朝剛銳險勁的碑刻影響,書體遒勁刻厲,自成一家,名曰率更體或歐體。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並稱為「唐初四大書家」。其子歐陽通亦善書,世稱大歐、小歐。代表碑帖有〈化度寺碑〉、〈九成宮醴泉銘〉、〈溫彥博碑〉、〈皇甫誕碑〉。
魚目混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梁武帝,任昉為義興、新安太守,有政聲。任昉博學多聞,於書無所不讀,聚書至萬餘卷,是當時著名的三大藏書家之一。曾見宮中內藏四部古籍篇卷紛雜,於是親自校讎勘定。任昉的文學成就,以善撰表、奏、書、啟著稱,當時王公表奏,無不請昉代筆,起筆即成,不加點竄,因而與以詩聞名的沈約合稱為「沈詩任筆」。他在上任大司馬記室時,寫了一篇〈到大司馬記室牋〉,來感謝朝廷的提拔。文中任昉極為自謙,形容自己只是像魚眼睛那樣毫無價值的人,卻被當作美玉一般來使用。唐人李善在注解時,引用了《韓詩外傳》為證,說明古人認為白色骨頭外觀看起來像象牙,魚的眼珠乍看之下很像珍珠。後來「魚目混珠」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以假亂真...
七俠五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清說書家石玉崑所講述,原名《三俠五義》。以明代包公案為基本而作,敘述包拯等事,後俞樾稍加訂正,更名《七俠五義》。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