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3.66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明察秋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光敏銳,觀察入微,可看見秋天鳥獸新長的毫毛。《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比喻能洞察一切,看出極細微的地方。《三俠五義》第四二回:「不想相爺神目如電,早已明察秋毫,小人再也不敢隱瞞。」
望洋興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望洋興嘆」本指看到海洋之大而仰視發出驚嘆。典源出自於《莊子.秋水》。秋天洪水暴漲,許多小河,都帶著豐沛水量,匯聚到黃河。黃河變得非常寬廣,隔水相望,兩岸的牛馬都看不清楚。黃河的水神河伯,看著自己盛大的水流,不禁沾沾自喜,認為天底下最壯美的,全都在這兒了。他興奮地順著水流向東而行,一直到了北海。河伯向東邊望去,只見白浪濤天,茫茫一片,看不到水的盡頭。這時河伯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渺小,心裡覺得十分慚愧。他仰著頭嘆息說:「我本來以為自己很了不起,現在看到大海這麼寬廣無盡,才知道自己真是井底之蛙,眼光實在是太狹小了!」後來,「望洋興嘆」這句成語就從「望洋向若而嘆」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因力量不夠而感到無可奈...
鴻鵠之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鴻鵠,即天鵝,秋天南飛避寒,一飛千里。「鴻鵠之志」言像鴻鵠一舉千里般的壯志,比喻志向遠大。語出《呂氏春秋.士容論》。
一葉知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見一片落葉便知道秋天已經到了。比喻由局部的、細小的徵兆,就可以推知事物的演變和趨勢。語本《淮南子.說山》。[例]前人說一葉知秋,眼看局勢不對,還是趁早打算的好!
從善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善如流」這句成語出自《左傳.成公八年》。春秋時,列國林立且彼此征伐不斷。根據《左傳.成公六年》的記載,該年秋天,楚國率兵攻打鄭國,當時和鄭國訂有盟約的晉國於是派兵前往援助,並且還乘機攻打臨近的蔡國。楚軍一聽到消息之後,馬上動員申、息二地的軍隊,準備援救蔡國。這時,晉軍將領趙同、趙括向主帥欒書建議正面迎擊,向楚國進軍。正當欒書準備下令時,知莊子、范文子、韓獻子三人卻勸他說:「我們是來援救鄭國的,鄭國的危機解除,我們不但不退兵,還去攻打蔡國,已經是不義之戰了,現在還觸怒楚國,真打起來一定贏不了。就算贏了,也不是件光榮的事,反而自取其辱,不如退兵吧!」欒書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因此決定撤軍。這種能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植物名。豆科葛屬,多年生蔓草。莖細長,四處蔓延,複葉闊大,秋天開紫紅色花,花謝後結莢果。根呈塊狀,可入藥,亦可取出澱粉,供食用及製糊用。纖維可供織布及作為造紙的原料。[例]葛巾、葛衣
斬釘截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雲居禪師,本姓王,師諱道膺,唐末幽州薊門玉田人。是洞山良价禪師的傑出弟子,曹洞宗的第二代。道膺住在江西雲居山,僧眾很多。一年秋天,雲居禪師忽然感覺身體不適,他趁弟子們聚在一起的時候,告訴弟子們:生與死是很平常的事,大家不必太過憂慮。今後大家處理事情,一定要「斬釘截鐵,莫違佛法」。就是說做事要果斷堅決,不要違反佛法。並將生死置於度外,就像如來佛一樣,「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凡事合宜就好,各取所需,不必多取。後來「斬釘截鐵」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說話辦事堅決果斷,毫不猶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植物名。菊科飛蓬屬,多年生草本。莖多分枝,葉形似柳而小,有剛毛,花色白。秋天枯萎,風捲拔根而飛。 △飛蓬
井底之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是戰國時的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時代,百姓飽受戰火之苦,個人的生命在戰爭中就像螻蟻般的脆弱,朝不保夕。莊子自覺無法改變現實環境的殘酷無情,轉而思考個人如何在動盪的世間安身立命。他用了許多天馬行空,富於想像力的寓言,生動貼切的表達了他的中心思想。在〈秋水〉中,莊子生動地描述了河伯和北海的對話。秋天的時候,黃河河水高漲,河面寬廣到甚至無法從這岸分辨對岸的牛馬。河伯對此沾沾自喜,以為天下沒有比黃河更壯觀的景象了。但當河伯順流東下,來到了北海,看到了一片沒有邊際的汪洋,比起自己居住的黃河不知大上了多少倍時,就對自己之前的無知和自傲感到慚愧不已。北海便對河伯說道:「沒有辦法跟住在井底的青蛙談論海洋之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稱春天或秋天的打獵為「蒐」。《左傳.隱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隙以講事也。」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