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5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硬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發脾氣。《金瓶梅》第一一回:「怪行貨子!想漢子便別處去想,怎的在這裡硬氣?」
市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固定時間、地點,進行貨物買賣的場所。後亦指人口聚集地、商業中心。《元史.卷一○四.刑法志三》:「諸在城及鄉村有市集之處,課稅有常法。」
李戴張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張冠李戴」。見「張冠李戴」條。01.明.劉效祖〈黃鶯兒.堪笑世情薄〉曲:「堪笑世情薄,百般的都弄巧。李四戴著張三帽,歪行貨當高,假東西說好。」
陳映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族的一日》(1967-1979):六月裡的玫瑰花 /永恆的大地 /某一個日午 /纍纍 /賀大哥 /夜行貨車/上班族的一日第四冊《萬商帝君》(1980-1982):雲 /萬商帝君第五冊《鈴璫花》(1983-1994):鈴璫花 /山路/ 趙南棟 /當紅星在七古林山區沉落(報告文學)第六冊《忠孝公園》(1995-2001):歸鄉 /夜霧 /忠孝公園散文陳映真散文頗多,但多散於報章雜誌或為人專書作序,洪範書店曾於2004年出版《陳映真散文集1—父親》。 評論 《知識人的偏執》《孤兒的歷史、歷史的孤兒》《西川滿與台灣文學》《中國...
貨幣乘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央銀行每釋放一塊錢,透過銀行放款過程,所能創造貨幣數量的倍數。即以貨幣供給額除以準備貨幣數(銀行存款準備金加貨幣機構以外各部門持有之通貨)。影響貨幣乘數變動的因素包括通貨發行額、法定準備率、銀行超額準備、定期性存款增減以及銀行信用擴張程度。貨幣乘數是中央銀行執行貨幣政策的參考指標之一,此乘數的增減,會影響物價的穩定。
拴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綑束。《水滸傳》第六一回:「討了十輛太平車子,喚了十個車夫,四五十拽車頭口,把行李裝上車子,行貨拴縛完備。」《三國演義》第一三回:「楊奉曰:『可解馬韁繩接連,拴縛帝腰,放下船去。』」
汗馬之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汗馬功勞」之典源,提供參考。 #《韓非子.五蠹》1>民之政計,皆就安利如辟危窮。今為2>之攻戰,進則死於敵,退則死於誅3>,則危矣。棄私家4>之事,而必汗馬之勞,家困而上弗論,則窮矣。窮危之所在也,民安得勿避?故事私門而完解舍,解舍完則遠戰,遠戰則安。行貨賂而襲當塗者則求得,求得則私安,私安則利之所在,安得勿就?是以公民少而私人眾矣。夫明王治國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務而趨末作。今世近習之請行,則官爵可買;官爵可買,則商工不卑也矣。姦財貨賈得用於市,則商人不少矣。聚歛倍農,而致尊過耕戰之士,則耿介之士寡,而高價之民多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戰國策....
汗馬勛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汗馬功勞」之典源,提供參考。 #《韓非子.五蠹》1>民之政計,皆就安利如辟危窮。今為2>之攻戰,進則死於敵,退則死於誅3>,則危矣。棄私家4>之事,而必汗馬之勞,家困而上弗論,則窮矣。窮危之所在也,民安得勿避?故事私門而完解舍,解舍完則遠戰,遠戰則安。行貨賂而襲當塗者則求得,求得則私安,私安則利之所在,安得勿就?是以公民少而私人眾矣。夫明王治國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務而趨末作。今世近習之請行,則官爵可買;官爵可買,則商工不卑也矣。姦財貨賈得用於市,則商人不少矣。聚歛倍農,而致尊過耕戰之士,則耿介之士寡,而高價之民多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戰國策....
當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執掌大權,身居要津。《韓非子.五蠹》:「行貨賂而襲當塗者則求得,求得則私安。」《文選.揚雄.解嘲》:「當塗者升青雲,失路者委溝渠。」
汗馬之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汗馬功勞」之典源,提供參考。 #《韓非子.五蠹》1>民之政計,皆就安利如辟危窮。今為2>之攻戰,進則死於敵,退則死於誅3>,則危矣。棄私家4>之事,而必汗馬之勞,家困而上弗論,則窮矣。窮危之所在也,民安得勿避?故事私門而完解舍,解舍完則遠戰,遠戰則安。行貨賂而襲當塗者則求得,求得則私安,私安則利之所在,安得勿就?是以公民少而私人眾矣。夫明王治國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務而趨末作。今世近習之請行,則官爵可買;官爵可買,則商工不卑也矣。姦財貨賈得用於市,則商人不少矣。聚歛倍農,而致尊過耕戰之士,則耿介之士寡,而高價之民多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戰國策....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