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5001 ms
共 10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姦邪、作亂。《說文解字.宀部》:「宄,姦也。外為盜,內為宄。」清.段玉裁.注:「姦宄者通偁,內外者析言之也。凡盜起外為姦,中出為宄。」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七:「毋習賭博,毋奸宄竊盜。」
|
放浪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放蕩不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放蕩不羈」係由「放蕩」及「不羈」二語組合而成。
「放蕩」是出自《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東方朔是西漢武帝時文武雙全的傑出人物。武帝即位初年,徵召天下賢良方正和具有文學才能之人,各地士人、儒生紛紛上書應聘,東方朔也在其中。武帝看了東方朔的自薦書後,讚賞他的氣概,就命令他在公車署中待詔,俸祿不多,也得不到武帝的召見。後來因為他臨危不懼,機智應變,不畏君權的作風,被任命為常侍郎、太中大夫,得到武帝的信任。此處是說東方朔上書給武帝,提出耕戰以強國的建議,並且為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官職而申訴。其行文用語可比美商鞅、韓非,「指意放蕩」─語意流暢而不受拘束,寫...
|
三紙無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紙無驢意思:比喻文章繁冗而無當,或譏諷文字不得要領。。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 「鄴下諺云:『博士買驢,書券三張,未有驢字。』使汝以此為師,令人氣塞。」典故:比喻文章繁冗而無當,或譏諷文字不得要領。使用三張紙要寫買驢的事,但居然連一個字都沒寫到驢字。
|
面面俱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面面俱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梁章鉅是清朝人,幼時穎悟,四歲時讀書,九歲能詩,二十八歲中進士,曾任廣西、江蘇巡撫。除了政治上的貢獻,梁章鉅亦綜覽群書,熟悉典故,著作頗多,有《楹聯叢話》、《浪跡叢談》、《歸田瑣記》等書。其中《楹聯叢話》記載了許多名勝楹聯及歷代巧對妙聯。在《楹聯叢話.卷三.廟祀上》中,提到歷代所供奉祠之神祇。「文昌」本為星名,亦稱「文曲星」、「文星」。「文昌帝君」又稱為「梓潼帝君」。相傳是晉代張氏因仕晉戰歿,人民立廟祀之。宋代時封至「英顯武烈王」。道家將其稱為「梓潼帝君」,主宰功名、祿位之神。元時加封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梓潼神與文昌星遂合而為一,稱「文昌...
|
別無長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身無長物」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德行》中記載東晉大將軍王恭的清廉儉樸。有一天王恭從會稽回來,王忱前去探望他。見他坐在一片竹席上,心想他剛從東方回來,一定有很多這種當地的特產,因此跟他要一條。王恭當下不置可否,等王忱走了以後,才將自己坐的這條竹席拿起來派人送去。沒有竹席可坐了,王恭只好坐在草墊上。王忱後來聽到這件事十分驚訝,對王恭說:「我是以為你有多的,所以才向你要。」王恭說:「您不了解我,我是作人無長物。」「長物」是指沒有多餘的物品,王恭一生清廉儉樸,即使做到大將軍仍然沒有多餘的物品可用。後世便用「身無長物」表示身邊沒有任何多餘的物品,比喻節儉或貧困。
|
傾城傾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傾國傾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越絕書》是重要史書之一,內容主要記載春秋戰國時吳越的歷史。吳國闔閭執政時,以伍子胥為相,伐楚以爭天下。當此之際,吳之鄰國越屢屢派兵襲吳,於是吳、越交戰,闔閭戰敗並傷重而死。吳王夫差即位後,為報父仇,帶兵攻入越都會(ㄍㄨㄟˋ)稽,越王句越被迫求和。伍子胥勸夫差不可接受句踐的求和,以免留下後患,但夫差志得意滿下仍是答應了越的求和。伍子胥屢次進諫,夫差卻聽信太宰嚭(ㄆㄧˇ)的讒言,賜其自殺。《越絕書》記此事,慨嘆夫差不信伍子胥而聽信太宰嚭的讒言,這就好像昔日晉獻公受驪姬迷惑,使得眾叛親離,種下晉國衰敗的禍根;亦猶如過去周幽王縱容褒姒,以致失信於群臣,使犬...
|
不可枚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勝枚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不勝枚舉」原作「不可枚舉」。「枚」是計算物品的單位,相當於「個」,「枚舉」即是一個個地列舉出來。宋代王楙在《野客叢書》中,追溯一些俗語的可能來源。王楙舉出古書中的相關資料,類似的說法很多,實在無法一一舉出,也就是「不可枚舉」。後來「不勝枚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事物太多,不能一一舉出。「不勝枚舉」較早的書證如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七.藝文志脫漏》:「而宋人撰述,不見於志者,又復不勝枚舉。」
|
山木自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雜詩〉五首之五中:「木直幾自寇,石堅亦他攻。何言為用薄?而與火膏同。」用的就是《莊子.人間世》的典故,加以改變詞形而成。意思是說:樹木與石頭都因為有用處,而被人砍伐或利用。
|
肉袒負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負荊請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載,戰國時代,趙國有兩個賢臣,一個是藺相如,一個是廉頗。藺相如因為在與秦國的兩次外交攻防戰中,憑藉著勇氣與機智使趙國處於不敗之地,所以官階升至上卿,朝廷朝會時的位置還在大將軍廉頗之上,廉頗因而十分不滿。他認為自己一直以來在戰場上出生入死,屢屢建功,而藺相如只不過會逞口舌之能,便從一個出身卑賤、微不足道的門客,官至上卿,實在讓人無法忍受。廉頗於是宣稱:一定要找機會羞辱藺相如。藺相如聽說了以後,便刻意迴避廉頗,常常以生病為由不出席朝會。在路上遠遠地看到廉頗,也要車夫先把車拉開躲到一邊。結果,大家都認為藺相如畏懼廉頗,廉頗...
|
來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源、出處。[例]典故來源、姓氏來源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