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24.9979 ms
共 11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善用機緣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的觀點,意思是人成長的環境中充滿無數的意外奇緣,不管是正向、負向都會提供意想不到的學習機會,進一步培養抓住機會的態度,是相當正向、鼓勵性的理論。Williams等人(1998)研究發現,13位成功女諮商學者的生命中至少都有一件意外事件對她們的生涯造成影響,這些意外事件帶來的是生涯方向的重大改變,活化生涯興趣、改變自我概念、增加自信以及與重要專業人士產生連結,本研究結果認為機會和計劃都是參與者生涯之路的重要因素。如參與者所言,人是無法為偶然事件做計劃的,偶發性事件常發生,而且它們還改變了這些成功人士的生涯之路。 諮商應用...
|
壓抑作用(Repress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義也稱為潛抑作用(Repression) 或稱壓抑機轉,防衛內心衝突的最原始方法,亦是其他心理防禦機轉的根源,在防衛機轉中屬於神經症性防衛機轉(Neurotic Defense)。大部份來自於潛抑孩童時期的某些衝動。潛抑作用指的是本我(id)出現了令個體無法接受或會帶來危險的衝動時,此時心智會不自覺地產生壓抑作用,將其衝動驅進潛意識裡。意即,自我(ego)將不容於超我(super ego)的慾念、具威脅性、令人痛苦的想法與感覺、或不為社會所接受的衝動,排除於意識之外的過程,並壓入潛意識層面中。不被超我所接受的,包括許多無法被意識接受的非分有害的想法、念頭、記憶、感受、願望、觀念、情感、衝動...
|
塞利格曼(M._Seligman)的學習無助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個體對目前的情境變化,完全無法控制,或是對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完全無法預測時,個體的認知功能,就會因為沒有辦法解決困難而解體。長期延續下去,將會因無法克服焦慮、恐懼、痛苦等壓力,而喪失求生鬥志,放棄一切,進而陷入絕望。根據制約學習理論的說法,這是經由操作制約的過程習得的,這種現象是由動物實驗中所發現的,動物可以經由操作制約的歷程,學習到某些要求的行為,但若訓練時處罰的打擊太重,可能使牠感覺到永遠無法逃脫,這時縱使停止打擊,牠反而不願逃脫,稱之為學習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塞利格曼認為長期陷入被動與無助情境下的人,他們學到的是無力改變現狀的無可奈何,放棄採取任何有建設...
|
教師知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師知識(Teachers' knowledge):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參考書目4 關鍵字 定義林進材(2002)在進行教學知識研究時指出,「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是決定教學成敗的關鍵性人物」,可見教師在教學歷程中是重要的靈魂人物,而教師知識就是主導這個角色演出成敗的幕後導演。教師專業知識可以說是教師教學的重要基礎,不只包含了各式各樣的內容概念,也是一個動態且連續的發展歷程(吳美靜,2003)。 內容說明教師知識是指教師在某一教學情境中,為了達到有效教學所應具備的一系列理解、知識、技能與特質等等。它不受限於學科部分的教學原理或是技巧,廣泛包含教育心理學、學生的心理輔導、教室管...
|
團體探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團體探究法(Group-Investigation,簡稱G-I),由莎朗(R.Sharan)等人於1976年所發展的,其目的在於提供學生多樣而廣泛的學習經驗,每組學生自行決定所要學習之內容,並懂得如何組織及進行溝通,然而這樣的學習經驗必先具備一些基本知識和技巧。團體探究包含以下四項重點:1.全班是由不同小組集合而成。2.設計多樣之學習任務供小組探究。3.強調學生間主動之溝通。4.教師和小組溝通並引導各小組之活動。G-I包含六個連續階段(consecutive stages),每一階段依研究主題、教師和學生之技巧歸納成一周、兩周甚至幾個月之活動。目錄1 階段一、界定研究主題並組織研究小組2 階段...
|
可造之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供製造器物的木材。比喻值得栽培造就的人才。如:「他深具潛力,是一個可造之材。」也作「可造之才」。
|
工具制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實驗由來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前言在工具制約中,增強作用和有機體的行為之間有顯著的不同。在工具制約中,有機體在獲得增強作用「之前」,需要表現某種方式的動作,即增強作用全憑有機體的行為而定。若動物沒有發出所欲的行為,便不會得到增強。因此在工具制約中,動物的行為是取得所想要的東西,即增強物的「工具」。(註1) 實驗由來一個常用來演示工具制約(或操作制約)的小實驗箱稱之為史京納箱,像這樣一個塑膠玻璃製的籠子,裝有通電的鐵柵地板和槓桿,當在籠內的動物壓桿槓時,就會自動遞送食物丸給牠。如實驗者把一隻飢餓的老鼠放進史京納箱,那隻老鼠就開始探查籠內情形,最後會碰到桿槓,而得到食物。那隻老鼠...
|
會心團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的、催化的、治療的方式來處理別人的痛苦和困擾。8. 自我接納即開始轉變:由於團體的接納,成員開始能培養自我的接納,同時對他人表現真摯感情,促成自我的改變。9. 揭開假面具:每為成員開始卸下面具,不再企圖自我防衛或隱臟自己。10. 接受回饋:成員在團體表達及互動中,或的許多有關自己行為的訊息或資料,這些訊息、資料有助於自我了解。11. 對質:由於回饋過於溫和,而無法真確表現感受,因此對質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善用對質,能促進成員彼此真正的了解,同時也能幫助自我接納。12. 團體活動外的助人關係:在團體外也能發展相互輔助的關係...
|
鑑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鑑定和欣賞。如:「鑑賞能力是可以培養的。」
|
基本學力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 (The Basic Competence Test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1] ),簡稱國中基測、基測或學測(但此名稱易與大學入學的學科能力測驗混淆,應避免使用),為中華民國教育部為國民中學九年級學生所舉辦的學習能力測驗,目的在學生升學時利用成績供高中職學校參考。目錄1 北北基地區區域性基本學力測驗2 歷史演變3 測驗目的4 測驗科目與題型5 報考資格6 測驗時程與用途7 爭議7.1 命題7.2 量尺分數7.2.1 西元2009年的新計分方式8 重大事件9 參考條目10 外部連結 北北基地區區域性基本學力測驗北北基地區區域性...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