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159 ms
共 4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固不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自顧不暇」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劉聰是東晉十六國時匈奴漢國開創者劉淵的第四子,劉淵死後自立為帝。隔年攻陷洛陽,擄晉懷帝司馬熾,繼而殺之。後又攻陷長安,擄晉湣帝司馬鄴。當時晉朝大將軍趙固攻河東,揚言要活捉劉聰的兒子劉粲,以贖回晉湣帝。晉軍企圖偷渡洛水和汭水,襲擊劉粲的部隊,劉粲的部下王翼光發現後,馬上報告劉粲。但劉粲太過輕敵,認為趙固連堅守都忙不過來,哪裡還能渡河偷襲?沒想到當夜,晉軍就渡河襲敗了劉粲的軍隊。後來「自顧不暇」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自身難保,沒有餘力再管別的事情。
|
霍去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145~前117)西漢平陽(今山西臨汾縣南)人。善騎射,武帝時,為剽校尉,前後凡六擊匈奴,遠涉沙漠,封狼居胥山而還。拜驃騎將軍,封冠軍侯,卒諡景桓侯。
|
漢和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號。(西元79~105)姓劉名肇。在位十七年(88~105)。東漢章帝之子。十歲即位,朝政把持於外戚竇憲等人手中,政局頗為不定。但竇憲出擊漠北成功,解除了北匈奴的威脅,並有效地控制了對西域的統治。漢和帝不滿竇氏跋扈,與宦官鄭眾聯手剷除竇氏,卻也開啟東漢宦官涉政之始。和帝親理政事後,不失為一代賢君。
|
李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299)戰國時趙將。常年居雁門關以防備匈奴,匈奴十餘年不敢犯邊境。後大破秦軍,以功封武安君。秦施反間於趙,李牧遭誣為謀反,被斬。秦遂滅趙國。
|
失所流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離散各地,幾萬人因此生病而死。
「失所」則是出自漢.李陵〈與蘇武〉詩。漢武帝時,將軍李陵以五千步兵和匈奴十餘萬人對抗,戰到最後,不敵匈奴,只好投降。家人受到連累,全部被處死,從此他便留在匈奴,到死都沒有回到漢朝。這期間,奉命出使匈奴而被拘留的蘇武,和他結為好友。蘇武回漢朝時,李陵寫了三首〈與蘇武〉詩,訴說與知心的朋友分別,難再相見的心情。其中,用「雲被風吹得四處飄蕩,失去了居所」來形容自己飄零的身世和朋友從此分隔兩地的無奈。後來「流離」和「失所」被合用成「流離失所」,用來形容轉徙離散,無處安身。
|
力不副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室派兵過來,非常著急,鄯善國的國王就寫信給漢光武帝,說明漢帝國再不派兵前來,就只好去依附你們的敵人-匈奴了。漢帝鑒於國內局勢剛剛穩定下來,短期之內無法派兵到西域保護這些國家,於是便回覆說:「我們目前無法派兵前去,你們有歸附漢帝國的心,但力量上無法達到的話,就請你們自行去依附其他國家吧!」這些小國就只好去依附匈奴了。這裡的原文用的就是「力不從心」。後來就演變成為一句成語,用來指心裡想做某事,力量卻無法達到。
|
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乖舛、相背。漢.賈誼《新書.卷四.匈奴》:「使上下踳逆,天下窾貧。」
|
怨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怨恨仇視。《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傳》:「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
|
雁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繫帛於雁足以傳書。漢蘇武等出使匈奴,為匈奴所羈留;其後漢使復至匈奴,常惠夜見使者,教他對單于說道,天子射上林中,見帛繫雁足,言武等在某澤中,蘇武遂得救回國。見《漢書.卷五四.蘇建傳》。後以比喻書信。《幼學瓊林.卷四.文事類》:「雁帛鸞箋通稱簡札。」也稱為「雁書」。
|
衛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前106)字仲卿,漢平陽(今山西臨汾)人。漢武帝時名將,以大將軍伐匈奴,立功,封長平侯,卒諡烈。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