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792 ms
共 8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問題導向學習模式(Problem-based_Learning_Model)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饋中釐清思考脈絡,以增進對問題瞭解的深度及廣度。激發團體思考程序,藉著提出問題以鼓勵學習者作必要的反應,並適時地參與團體的討論。引導學習者針對問題進行討論,進而分析問題、找出相關資料和資源、使用電腦技術,練習確認問題與預測可能之結果,設立短期、長期的目標,適切地運用溝通技術,以掌握學習的過程,並發展終身學習的習慣與獨立學習之能力。根據上述所歸納之問題導向學習特徵可得知,整個問題導向學習之學習的過程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在小組中進行學習,且於 此過程中,教學者必須催化整個問題解決的過程,指引、誘導並支持學習者的主動學習,而非...
|
ABC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果,而是B的解釋而產生出C的結果。舉例而言,婦女在離婚後產生沮喪的情緒,但或許並非離婚事件就會導致此反應,應是這位婦女把離婚事件解釋為一種失敗、無價值、無吸引力的信念,因此這些念頭才產生出C的沮喪結果。由此例可知,ABC的輔導原則重點放於個人信念的部分,即為輔導員要盡量駁斥當事人消極、喪志、沮喪的念頭,以協助當事人運用積極的態度去處理問題。(註2) 駁斥歷程透過上述可知,駁斥的歷程主要是爭對當事人不合理的念頭,進行糾正,並且引導當事人步入正確且合理的心理路程。而在駁斥的歷程主要包括下列幾項步驟:偵測出非理性的念頭對這些障...
|
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旨在測量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以及精密性等能力。陶倫斯使用動作反應來測量創造力。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使用於教育情境,該測驗強調教是學習經驗與促進創造力的發展。有些學者研究發現,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的分數與興趣、態度與人格特質有關;換言之,個人學習經驗有助於激發創造性思考。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與日常生活的創造性成就之關係並不明顯,仍然需要進行有系統的效度研究。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是此測驗系列的原來組合,包含語文組合(7...
|
七大議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七大議題(Seven Learning Across Learning Areas)跨世紀的九年一貫新課程強調應該培養具備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鄉土與國際意識,以及能進行終身學習之健全國民。故強調學生的學習除了包含學科知識與技能之外,也要能充分反應當前社會重要的關注議題。因此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特別擬定了資訊教育、環境教育、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生涯發展教育、家政教育、海洋教育等等新興議題的教學。且各學校在做課程計畫時,應充分考量學校條件、社區特性、家長期望、學生需要等相關因素,結合全體教師及社區資源,發展學校本位...
|
欣賞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分為自然美的欣賞與藝術美的欣賞。 過程1.引起學生欣賞的動機。2.提出欣賞對象。3.誘引強烈的情感反應。4.發表感想和評鑑。5.指導篤履實踐 注意事項1.教材選擇必求適當。2.需要教師適當協助。3.避免做理智分析。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欣賞教學法英文關鍵字: Teaching Method of Appreciating 參考資料 高廣孚/著。教學原理,1988年初版,頁350-358。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
批判思考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批判思考教學法(Critical thinking)1.1 內容1.1.1 有助提升批判思考能力的教師教學行為1.2 過程與內涵1.3 資料來源1.4 關鍵字 批判思考教學法(Critical thinking)指「著重在決定何者應當相信或應當去做的反應性、合理性思考」。也就是對問題能蒐集證據,並正確且合理地反省、分析與評價,據以引導出實踐行動的能力。 內容批判思考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於發展學生批判思考的意向,亦即要培養學生具有批判思考的態度與精神,養成質疑和評估的習慣。 有助提升批判思考能力的教師教學行為教師的發問...
|
經典條件作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目6 關鍵字 (一)強化與強化物強化(reinforcement)一詞係指在條件作用中,影響刺激與反應間連結的強度或增強條件反應出現頻率的過程。而強化作用所憑藉之媒介則為強化物(reinforcer)。 (二)類化與辨別類化或稱泛化(generalization)藉由條件作用之實驗程序形成條件反應後,面對與該條件刺激類似之刺激也會引起相似的條件 |
焦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緊張不安的情緒狀態,包含心理感受與生理反應,通常缺乏明確的成因。
|
激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刺激使引發反應。[例]老師在課堂上運用各種方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
家庭韌力(family_resilienc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家庭韌力之意涵2 發展家庭韌力的歷程2.1 家庭信念系統2.2 家庭組織模式2.3 家庭溝通過程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家庭韌力之意涵韌力意指為個體從困境中復原的能力,或是指不因困境而受到傷害的概念。而以系統觀點來看,家庭是一個面對及反應事件的單位,家庭如何調適危機事件所帶來的壓力,促使家庭及其成員能夠克服危機,從困境中恢復到原先的家庭狀況,甚至發展更好的家庭功能。 發展家庭韌力的歷程當家庭遇到壓力事件時,若家庭經過以下的歷程,可以促進個體與家庭發展韌力。 家庭信念系統A. 賦予逆境意義:家族面臨危機時,家庭成員...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