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媮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苟且怠惰。宋.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三五.答劉子澄》:「因循媮惰,安得不至於此?」
一路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宋朝行政區域的名稱。宋代范仲淹為參政時,力圖改革,將不適任的路監司於名冊上一筆勾掉。富弼認為范氏一筆,就造成一家哭,而范仲淹卻以一家哭,那裡比得上一路哭嚴重答之。見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卷七.七之二.參政范文正公》。後比喻人民遭遇苦難,民不聊生。《明史.卷八四.河渠志二》:「語云:『救一路哭,不當復計一家哭。』今淮、鳳、泗、邳、徐不啻一路矣。」
枉費日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白的浪費時間。宋.朱熹〈管下縣相視約束及開三項田𫨻〉:「不惟重擾災傷人戶,亦恐枉費日月,不能了辦,合行約束。」也作「枉費時日」。
貫通融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融會貫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後世尊稱為朱子或朱文公。朱熹治學以居敬窮理為主,為集宋代理學大成者。「理」是朱熹學說的核心,在《朱子語類.卷一.理氣上.太極天地》中,朱熹認為「未有天地之先,畢竟是先有此理」,由理生出陰陽萬物。但是人不是生而了解理,為了窮究此天地之理,朱熹提出「格物致知」,即透過對事物的研究觀察,才能獲得「理」,讀書正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法。當時有人認為朱熹的治學方法太過繁瑣,且天地之理何其龐雜,怎麼可能完全窮盡?於是他們認為應該擺脫這些繁瑣的知識,將一切的法則與行為視為心性的呈現。朱熹對此提出不同的看法,他在〈答姜叔權書〉一文中說到:認為一個...
繩趨尺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的舉止動作都合乎法度。《宋史.卷四二九.道學傳三.朱熹傳》:「方是時,士之繩趨尺步、稍以儒名者,無所容其身。」明.汪廷訥《獅吼記》第一一齣:「要他繩趨尺步,休輕惹罪招尤。」也作「尺步繩趨」。
如臨淵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行事十分小心謹慎。宋.朱熹〈答吳尉〉:「大抵守官只要律己公廉,執事勤慎,晝夜孜孜,如臨淵谷,便自無他患害。」也作「如臨深谷」、「如臨深淵」。
發昏章第十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書籍用「某某章第一」、「某某章第二」來表明篇章次序。此種格式被模仿在口語裡,把「發昏」說成「發昏章第十一」,有開玩笑的意思。至於發昏為什麼是第十一章,有人以為是因為朱熹所定的大學章句一共十章,為了逗趣起見,遂把「發昏」列入第十一章。《水滸傳》第二六回:「只見頭在下,腳在上,倒撞落在當街心裡去了,跌得個發昏章第十一。」《初刻拍案驚奇》卷二○:「蘭孫跌腳搥胸,哭得個發昏章第十一。」
雲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層疊的峰巒。宋.朱熹〈祝孝友作枕屏小景以霜餘茂樹名之因題此〉詩:「幾疊雲屏好,一生秋夢多。」
一劍兩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一刀兩斷」。見「一刀兩斷」條。01.宋.朱熹〈答蔡季通〉書其一:「所謂『一劍兩段』者,改過之勇,固當如此。」
舊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前所學的知識。宋.朱熹〈鵝湖寺和陸子壽〉詩:「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