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24.7551 ms
共 10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泰山壓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東周列國志》第四回:「莊公引兵攻之,那共城區區小邑,怎當得兩路大軍,如泰山壓卵一般,須臾攻破。」
|
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鄱陽:(1)湖泊名。參見「鄱陽湖」條。(2)縣名。位於大陸地區江西省鄱陽湖東岸。
|
師出無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禮記.檀弓下》:「君王討敝邑之罪,又矜而赦之,師與,有無名乎?」指出兵打仗缺乏正當的理由。亦可引申為做事沒有正當的理由。南朝梁.裴子野〈宋略泰始三叛論〉:「既而六軍獻捷,方隅束手,天子欲賈其餘威,師出無名,長淮以北,倏忽為戎。」《舊唐書.卷一七二.蕭俛傳》:「如或縱肆小忿,輕動干戈,使敵人怨結,師出無名,非惟不勝,乃自危之道也。」也作「兵出無名」。
|
頂下郊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朝咸豐3年(1853),艋舺地區(今萬華)移民由於信仰不同、爭奪商業利益而爆發的大規模械鬥。目錄1 背景2 經過3 與頂下郊拚有關的廟宇3.1 艋舺龍山寺3.2 艋舺祖師廟3.3 霞海城隍廟4 參考書目 背景清代艋舺地區的移民主要有閩南人、泉州三邑人(晉江、南安、惠安)、泉州安溪人、泉州同安人。臺灣俗諺「一府、二鹿、三艋舺」,當時的艋舺因鄰近淡水河,舟楫之便使得商業活動漸漸發達。當時商業公會組織稱為「郊」,先來的三邑人組成「頂郊」,晚來的同安人因...
|
岐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岐伯和黃帝的合稱。相傳黃帝曾使岐伯嘗百草,行醫治病,今傳之內經即托名黃帝和岐伯問答論醫。故以岐黃為醫家之宗祖。後亦用以比喻醫道。《聊齋志異.卷八.紫花和尚》:「蓋邑有某生者,精岐黃,而不以術行,三聘始至,疏方下藥,病愈。」也作「歧黃」。
|
百戰百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子.七法》1>故凡攻伐之為道也,計必先定于內,然後兵出乎境。計未定於內而兵出乎境,是則戰之自勝,攻之自毀也。是故張軍而不能戰,圍邑而不能攻,得地而不能實,三者見一焉,則可破毀也。故不明于敵人之政,不能加也;不明于敵人之情,不可約也;不明于敵人之將,不先軍也;不明于敵人之士,不先陳也。是故以眾擊寡,以治擊亂,以富擊貧,以能擊不能,以教卒練士2>擊敺3>眾白徒4>,故十戰十勝,百戰百勝。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孫子.謀攻》。
(2) 教卒練士:訓練精良之士卒。
(3) 敺:音ㄑㄩ,同「驅」,驅逐、驅趕。
(4) 白徒:未經訓練的兵卒;臨時征集的壯丁。〔參考資料〕 《孫子.謀攻...
|
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國名。曼姓。周時所建。故址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鄧縣,後為楚所滅。《說文解字.邑部》:「鄧,曼姓之國,今屬南陽。」
2.地名:(1)春秋時魯地,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汶河以南,運河以北一帶。《左傳.隱公十年》:「公會齊侯、鄭伯于中丘,癸丑,盟于鄧,為師期。」晉.杜預.注:「鄧,魯地。」(2)春秋時蔡地,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郾城縣東南。(3)戰國時魏邑,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孟縣西南。《史記.卷五.秦本紀》:「(昭襄王)十六年,左更錯取軹及鄧。」張守節正義引《括地志》:「故鄧城在懷州河陽縣西三十一里,並六國時魏邑也。」
|
長風破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聽了這番話,不免有些擔心,認為這個姪兒將來不是揚眉吐氣,就是會連累家族。後來宗愨受人提拔,又因攻打林邑國有功,替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受到皇帝讚賞,並封他為「洮陽侯」。「乘風破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本義為順著風、破浪前進,後亦用於比喻人志向遠大,不畏艱難,奮勇前進。
|
高風峻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六十七年。前期都鎬京,自武王傳至幽王寵褒姒亡國,十二君,歷三百五十二年,史稱「西周」。自周平王東遷雒邑至周赧王亡國,二十二君,歷五百一十五年,史稱「東周」。
(3) 紹膺:繼承。膺,音|ㄥ。
(4) 祉:音ㄓˇ,幸福。
(5) 三恪:周武王克殷,封前三朝的後裔以王侯名號,稱為「三恪」。一說封虞、夏、殷之後於陳、杞、宋。一說封黃帝、堯、舜之後於薊、祝、陳。恪,音ㄎㄜˋ,恭敬。
(6) 侯服:古代王城外圍,按一定距離所劃分的區域。夏制指離王城一千里之地,周制指距王畿五百里之地。
|
店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店。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六.飲茶》:「自鄒齊滄棣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