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6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剛愎自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剛愎自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左傳.宣公十二年》載,春秋魯宣公十二年時,楚國出兵攻打鄭國,晉國於是派荀林父等人率軍前往援助鄭國。當晉軍正要渡河時,卻聽說鄭國已經和楚國講和,而統帥荀林父在分析形勢後,認為不能輕率地進軍與楚國交戰,因此就打算撤兵回國。然而大將先縠(ㄏㄨˊ)卻不聽指揮,自行率領軍隊渡過黃河,去追擊楚軍。荀林父發覺後,已無法阻止,只好下令全軍前進。楚王聽說晉軍已經渡河追來,原本打算退兵,令尹孫叔敖也有相同的看法,就命令軍隊繼續南撤回國。但是大夫伍參卻力勸楚王應該出兵與晉軍交戰,他認為晉軍的荀林父才剛新任統帥,威信不高;而將軍先縠又固執剛愎,不聽指揮;其餘將領也都意見...
|
骨瘦如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述一段經文,然後邊講邊唱,有時幾十字的經文,可以鋪陳為數千字。內容敘述維摩詰居士生病了,佛佗欲派弟子前往慰問他的病情,但是所有弟子都不敢去,最後文殊菩薩應命前往。文中描述維摩詰居士未生病之前,神情威猛似虎,生病之後變得十分消瘦,骨架露出,像木柴一樣。「骨瘦如柴」亦作「骨瘦如豺」,《埤雅.卷一八.釋獸》︰「瘦如豺。豺,柴也。豺體細瘦,故謂之豺。」豺是一種骨架露出看起來像細瘦的動物。「骨瘦如豺」,也可用以形容人非常消瘦。
|
丘逢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已。(同註2)宣統3年(1911)武昌革命成功,丘逢甲受廣東總督胡漢民之聘擔任教育司長,之後又抱病前往上海出席各省聯合會議,組成南京臨時政府。病情加重後丘逢甲被護送返回家鄉,不久之後便去世,年僅49歲。(同註1) 詩作選錄〈送頌臣之臺灣八首:其一〉涕淚看離棹,河山息戰塵。故鄉成異域,歸客作行人。鯤海三更夢,鷗天萬里春。分明來路近,未信遽迷津。〈往事〉往事何堪說?征衫血淚斑。龍歸天外雨,鰲沒海中山。銀燭鏖詩罷,牙旂校獵還。不知成異域,夜夜夢臺灣。 參考書目註1. 吳密察監修,《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2012四版),...
|
東海撈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描述了二郎神收服豬八戒的故事。在《西遊記》中,豬八戒與孫悟空、沙悟淨同為唐三藏的弟子,護送唐三藏前往天竺取經。相傳豬八戒本是天庭的天蓬元帥,因觸犯天條,被貶入凡間,不慎投胎為豬,但仍有神通。豬八戒天性貪食好色,曾化身男子前往高家莊提親,後被視破,遭到收伏。因為豬八戒什麼都不怕,只怕二郎神的哮天犬,故吳昌齡以此傳說作為題材,寫了這齣雜劇。在曲詞中,吳昌齡描寫閨女待嫁,但姻緣天定不能強求,苦無對象只好蹉跎青春的幽怨心情,用「海內尋針」來形容如意郎君難以尋覓。這裡的「海內尋針」意同「海底撈針」,另外明代朱權的《荊釵記》也用了「東海撈針」,意思也是一樣的。如果要追探更早的典源線索,唐代道世所編的《...
|
邱妙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價 生平邱妙津,台灣彰化人,1969年生,1991年畢業於台大心理系,1992年12月前往法國留學,1995年6月25日在巴黎自殺身亡,享年僅26歲。當年僅19歲的邱妙津以〈囚徒〉此短篇小說獲得中央日報獎,兩年後又以〈寂寞的群眾〉獲得聯合文學中篇小說新人獎,讓人不得不開始注意她這新興的年輕寫手。1995年邱妙津的自殺身亡掀起了台灣文壇一陣驚愕,至今無法確定為何自殺,在死後除了留下傳奇性的色彩,也於同年10月,她的首部長篇小說《鱷魚手記》獲得時報文學獎推薦獎。1997年2月台灣同志首次舉辦...
|
故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王朝的宮殿。今指北平紫禁城內明、清時代的皇宮。宮內建築壯麗高聳,且按中軸線對稱布局,形成規模龐大的古建築群。民國十四年改為故宮博物院,開放供人參觀。後因戰亂而將部分文物運至臺灣,現存放在臺北外雙溪的故宮博物院。[例]故宮正在展出一系列的陶瓷古物,吸引許多人前往參觀。
|
邯鄲之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的學問,反而喪失了自己原有的學問,就像戰國時燕國有位年輕人,因為羨慕趙國首都邯鄲人走路的姿態,所以前往學習。結果不但沒學成邯鄲人走路的美姿,連自己原來的步法都忘了,最後只有爬著回去。後來「邯鄲學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自我。
|
及瓜而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兩人輪流戍守一地,而相約每年瓜熟時前往交接。語出《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癸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後指任期屆滿時,由他人來接替。宋.陳師道〈代罷郡謝執政書〉:「顧無施設之勞,不覺歲時之逝。及瓜而代,曾不滯留,奉身以還,又逃罪戾。」
|
患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病或受傷而需要醫療救護者。如:「最近流行性感冒猖獗,前往醫院求診的患者很多。」
|
信不由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言不由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言不由衷」原作「信不由中」,指誠信不由中,信,人言也,亦言不由中意。春秋初年,周平王性格軟弱,王室政權完全掌握在諸侯國的鄭武公和其子鄭莊公手裡。對於這樣的情況,周平王常常覺得不安,所以想將部分權力轉移到虢公手上。鄭莊公得知後,前往質問,周平王懾於莊公的氣勢,只好趕緊否認,並且與鄭國交換人質以示誠信。但平王死後,桓王繼位,便真地將政權移轉到虢公手裡。鄭莊公大為憤怒,於是強奪了周朝兩座城池所收成的作物以示報復。周、鄭兩國從此交惡。史家對這件事的評論是:如果承諾不是發自於內心,即使強留人質作為抵押,仍然無法保證彼此能信守約定。但如果行事能秉持忠恕之道,遵...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