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1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先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先人的德行。《戰國策.趙策二》:「嗣立不忘先德,君之道也。」《文選.任昉.百辟勸進今上牋》:「況世哲繼軌,先德在民。」
2.有德行的前輩。《文選.謝朓.齊敬皇后哀策文》:「先德韜光,君道方被。」唐.張九齡〈酬周判官巡至始興會改祕書少監見貽之作兼呈耿廣州〉詩:「陰慶荷先德,素風慚後裔。」
|
道德現實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德現實觀或譯為道德實在論,指兒童根據行為結果的獎懲,以為對該行為作是非、善惡判斷依據的一種道德思考方式。瑞士心理學者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在〔兒童道德判斷〕(1932)一書中,首先提出道德認知結構發展的理論,認為兒童在五、六歲至八、九歲之間,處於一種他律的道德(heteronomous morality)階段,此時期的道德特徵有二:(1)道德責任與道德價值取決於外在的規則與命令,有關「對」、「錯」的觀念主要是根據來自外在的規則,並且認為這些規則是固定的、不可改變的。因為受到認知能力與經驗的限制,常混淆道德規則與自然規則,認為道德規則如同自然規則,絕對不變,...
|
孤恩負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貝瑞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貝瑞德(1920~1983)為波蘭人,其求學生涯多彩多姿,曾在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取得歷史學士學位,並在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攻得經濟與社會學之理學士學位;其後渡海至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得到社會學與比較教育博士學位,然後又在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修得法學博士學位。於一九五五年至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之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nd Public Affairs)擔任比較教育學教授起,即表現其多才多藝之一面,研究及教學領域甚廣,...
|
納蘭性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654~1685)初名成德,字容若,世稱「成容若」。清滿洲正黃旗人。為大學士明珠之子。善書能詩,尤工填詞,著有《飲水詞》、《側帽詞》、《通志堂文集》等。
|
基礎及主幹學校教師(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獨立設立的或附屬於大學的師範學院是德國基礎及主幹學校教師培養的場所,修業年限通常是三年,不分科系,也無顯著年級之分,師範學院設立各種課程讓學生選擇,但在選課時必須遵守一定的原則:基本課程(Grundstudium)包括教育學、普通教學法、心理學、哲學和政治學,此外還要修習一個專門科目的教學法,並且按基本學校或主幹學校的學科選擇若干門必選科目(Wahlpflchtfacher)。其所占的比例按照所培養師資的類別有不同規定。以北威邦師範學院關於選科的規定分述如下:
1.基礎學校的教師:(1)教育科學基本科目;(2)基礎學校有關科目;(3)所選教學科目的範圍。三類科目的比例各占三分... |
雷德爾與華田保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雷德爾與華田保模式係處理團體行為的技巧,由美國威恩州立大學(Wayne State University)教授雷德爾(Fritz Redl)和華田保(William Wattenberg, 1911~)兩人於一九八一年提出。他們認為團體行為不同於個人行為,在教室團體內,心理與社會力對學生行為的影響更大,因而提出此項特殊的訓導技巧,用以處理學生日常生活的行為問題,並維持教室的秩序,增進學生的情緒發展。
雷德爾與華田保模式的主要概念如下: 1.人們在團體中所表現的行為異於單獨時的行為。團體期望可能影響個人的行為,同時個人行為也會影響團體。因此,身為教師者必須知道團體... |
品高德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品德崇高美善。《儒林外史》第一一回:「些須小事,何必掛懷,今聽先生辭官一節,更足仰品高德重。」
|
德勝頭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元時說書的人開講前說個小故事,以導入正文的話題。《醒世恆言.卷三三.十五貫戲言成巧禍》:「且先引下一個故事來,權做個德勝頭迴。」也稱為「笑耍頭回」。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