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盧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發展;教育不是從外面以能力受於兒童,也不是用外鑠的方法來增進兒童的能力;乃是把兒童本身固有的能力,著自然的順序,充分發展出來。(5) 人的教育來自三種途徑:人、事物及自然。(6) 提倡實務教學、直觀教學,重視感官經驗的獲得,而反對形式主義的文字教育,反對書本教育,認為書本是兒童的「毒」本。(7) 主張兒童為教育的中心,提倡兒童本位的教育。教育是要能發展幼兒天生的秉賦。使其有自然的生活,顧倡導自然主義的教育。(8) 著有《愛彌兒》,全書分五篇:1. 第一篇:第一篇:幼兒出世到5歲的教育(父親是教師,母親是保姆),教育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泛指鄉里。《新唐書.卷一九七.吏傳.薛元賞傳》:「都市多俠少年,以黛墨鑱膚,夸詭力,剽奪坊閭。」
周而復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環不斷。《晉書.卷七一.王鑒傳》:「賦斂搜奪,周而復始,卒散人流,相望於道。」《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六:「高愚溪周而復始,住了兩巡。女兒們殷殷勤勤,東也不肯放,西也不肯放。」也作「終而復始」。
瞠乎其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法看出是什麼緣故,因此就向孔子請教。而孔子也向顏淵解釋,這一切都是因為虛心的順應自然萬物之變化,遵著既有的大自然規律的關係。後來「瞠乎其後」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落後很多,追趕不上。
感同身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自身承受一樣。《官話指南.卷四.官話問答》:「俾伊有所遵,則我感同身受矣。」
坐以待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李贄《焚書.卷二.復鄧鼎石》:「惟是世人無才無術,或有才術矣,又恐利害及身,百般趨避,故亦遂因不理,安坐待斃。」
道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共同生活時,行為舉止應遵的規範與準則。[例]道德法規
兵不血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荀況(西元前313∼前238)戰國時趙人,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學說本於孔子,著書數萬言,主張禮治而倡「性惡」之說,韓非、李斯均為其學生。後世尊稱為「荀卿」、「荀子」。有一天,荀子的弟子陳囂問荀子說:「先生論兵,常以仁義為本。具有仁心的人是愛人的,行義的人是遵道理的,那還用兵幹甚麼呢?世界上所以有戰爭的原因,就是為了爭奪啊!」荀子回答說:「具有仁心的人自必愛人,因為他愛人,所以厭恨所愛的人被別人傷害。行義的人,自必遵正道行事,因為他遵正道,所以厭恨別人把正道攪亂。戰爭,是用來禁暴除害的,不是用來爭奪的。所以仁人之兵,所到之處,就有如時雨下降,沒有人不歡喜的。故堯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
諸葛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在《三國志》中亦附有陳壽在《諸葛亮集》中的序言。而《三國志注》中,裴松之亦引出袁子談論諸葛亮的功績。 著作 《隆中對》《出師表》《誡子書》《誡外甥書》《將苑》(又名《心書》)《便宜十六策》參考資料:網路資料及維基百科。
咬牙切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切齒」的「切」,音ㄑㄧㄝˋ,是「密合」、「咬緊」的意思,所以與「咬牙」同義,因而組合成「咬牙切齒」。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非常痛恨的樣子。較早的文獻只用「切齒」,《韓非子.守道》談論保全國家的方法。韓非子認為,如果國家能夠將法度確實建立,厚賞嚴刑,讓人民有所依,那麼「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而無瞋目切齒傾取之患。」意思是說將法度建立好,君主就能在宮殿享受豪華的生活,沒有人會瞪著眼睛,咬緊牙齒,憤恨地想要傾覆他了。後來「切齒」之上,另增同意的「咬牙」二字,成為「咬牙切齒」的成語,廣為後人所用,用以表示非常悲痛憤恨。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