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003.4229 ms
共 10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子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思想,而荀、韓都是三晉人士,韓非子還曾師從荀子,最終成為法家的集大成者。三晉法家的思想,不僅代表了時代潮流,而且左右著秦漢以后中國政治的主流。子夏還善於樂,今天的樂記、詩序都保留了他的思想,依然是與政事相關,注重德操的引導。從性格上看,子夏有真情,守禮制,所以子夏既除喪而見,予之琴,和之不和,彈之而不成聲。 著作子夏雖然沒有實際的著作,但其思想卻延伸至後世。現存《儀禮喪服傳》,便是子夏之徒的作品。同時,子夏一派注重發掘春秋之微言大義,求其褒貶,論其大道,這與以政解詩是一脈相承的。子夏之春秋學輾轉相受,至漢寫成《公羊》、...
|
雞口牛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雞口牛後1.1 出處1.2 由來1.3 例句1.4 參考書目 雞口牛後比喻寧願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也不願意在局面的地方聽人使喚。(註2) 出處戰國策韓策:「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後。』(註2) 由來戰國時代,遊說之風十分盛行,許多人只憑一張伶俐的嘴巴,便遊遍天下,到處受人尊重。蘇秦就是這樣一個說客。他起先拜在縱橫家鬼谷子的門下學藝,經過一年多的刺骨苦讀,最後終於踏上遊說的旅途,周遊於各國之間。他先後遊說過燕、韓、趙、魏、齊、楚、秦等諸個主要國家,當他計憲趙蕭侯「六國合縱抗秦」的策略時,終於得到了迴響,趙蕭...
|
楚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代南方楚國的詩歌。楚懷王時的賢臣屈原,被讒而遭流放,作離騷以自傷,後人如宋玉、唐勒等人仿屈原文體而作,名篇備出,成為極重要的文學作品。而這一類文體的作品,通稱為「楚辭」。楚辭為南方文學的代表,用句多是六言七言參差,描寫個人情懷,富有浪漫神祕氣息,其用韻而長篇鋪敘,開漢賦的先河。漢劉向彙集屈原、宋玉、賈誼等人作品,輯成《楚辭》。王逸為之注釋,名為「楚辭章句」。
|
天荒地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時代的久遠。唐.李賀〈致酒行〉:「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二刻拍案驚奇》卷六:「蓋謂世間惟有願得成雙的,隨你天荒地老,此情到底不泯也。」也作「地老天荒」。
|
辛棄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辛棄疾(1140 - 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曆城(今山東濟南)人。是南宋時代一位關心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愛國詞人。目錄1 生平2 詩作3 結語4 著作5 相關教學資源 生平早期辛棄疾遭主和派的誹謗與彈劾,於是被逐出朝廷。這期間是他詞作的盛期,由於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而造成了他豪放而深沈的詞風。他的詞絕大部分是反映收復中原統一中國的意志和對投降派偏安誤國的痛恨,這就集中地表現了當時人民反抗民族壓迫、渴求統一的願望和要求,成為幾百年來一直振奮鼓舞人民愛國精神的名作。晚年韓侂胄當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詞抒寫力圖...
|
差異格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謂「差序格局」。(註2)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差序格局 參考文獻註1:費孝通。鄉土中國 鄉土重建。風雲時代出版社。P.31~P.33、P.22~P.25註2:黃光國。儒家關係主義的理論建構與其方法論基礎。教育與社會學研究期刊。P.21-22
|
李幼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幼新(李幼鸚鵡鵪鶉) 知名影評人,生於台北縣板橋。大學時代曾經唸過中原大學物理系以及淡江大學法文系。然而李幼新卻志在電影藝術,在台灣文藝思潮鼎盛的七○年代,李幼新與其他影評人一同齊名奠定了他在影評界的地位。李幼新早期以筆名「荷&菊」、「青藍紫」或本名發表作品。曾長期擔任志文出版社電影書籍的助理顧問,早期作品散見在『聯合報』、『自立晚報』、『世界電影』以及香港的電影雜誌『電影雙週刊』。八○年代後作品大多在『民生報』、『Fa電影欣賞雜誌』、以及長達三年『時報週刊』的「錄影帶消息」專欄。他亦曾任金穗獎、金馬獎、國片輔導金...
|
髀肉復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末時代,劉備寄住荊州多年,因見自己久不騎馬,大腿上的肉已經長了出來,於是發言感嘆。語本《三國志.卷三一.蜀書.先主傳》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後用以比喻或自嘆久處安逸,壯志未酬,虛度光陰。《三國演義》第三四回:「因見己身髀肉復生,亦不覺潸然流淚。」《野叟曝言》第二○回:「連日纏綿床蓆,幾令我有髀肉復生之歎!今日且撾一回羯鼓,以博賢妹們一笑。」也稱為「髀肉之歎」。
|
辭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學思潮,而且與釋賦所表現之文化氣象,以及歷史上“獻賦”“考賦”制度關係甚密,並由此顯示出辭賦在各個時代既相承又異趣的藝術風貌。探考辭賦之源,有四種代表性見解:一、《詩經》說,班固《漢志》“不歌而誦謂之賦”,《兩都賦序》“賦者,古《詩》之流也”,後人視為詩源說典範。二、《詩經》《楚辭》說,劉勰《文心雕龍詮賦》謂賦“受命於詩人,拓宇於楚辭”,堪稱代表。三、《詩》《騷》“諸子”說,此論以清人章學誠《校讎通義漢志詩賦第十五》“古之賦家者流,原本詩、騷,出入戰國諸子”、《文史通義詩教下》謂漢賦乃“縱橫之派別,而兼諸子之餘風”之說...
|
賞罰分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功行賞,論罪責罰,公正而不苟且。[例]戰國時代秦商鞅厲行賞罰分明的政策,使秦國富強。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