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5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金履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232~1303)字吉父,號仁山,元蘭谿人。畢生窮究義理之學,晚年講學於麗澤書院,為一代名儒,卒賜諡文安,學者稱仁山先生。著有大學義疏,通鑑前編、尚書表註、仁山文集等。
不事張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做任何鋪張的舉動。形容平靜而不招搖。如:「董事長行事低調,不事張揚,獨生子結婚,只宴請近親,公司同仁都毫無所悉。」
陳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71~1942)字述叔,號海綃,廣東新會人。補南海生員。少有才思,尤長於詞,造詣深湛,為朱祖謀所推許。晚年執教中山大學,海內欽仰。著有《海綃詞》、《海綃說詞》等。
眼無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目中無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目中無人」就是說眼中除自己外,沒有他人。《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記載一段這樣的故事:明代正德年間,松江府有一對嚴姓夫婦,因晚年得子,所以對這兒子寵愛有加,百般呵護。因此,當這小孩長大後,卻只曉得賭錢及結交一些酒肉朋友,養成了「目中無人」的惡習,以為自己就像天王一樣。後來竟連自己的父親都以拳腳相向,乃致夫婦二人相當傷心難過。關於「無人」的說法出現頗早,如《世說新語.豪爽》中記載了王胡之,是晉代時頗具才氣的人,又是宰相謝安好友。一日他在謝安家作客,大家在杯觥之間,以吟頌詩辭助興。當吟詠至〈九歌.少司命〉的「入不言兮出不辭,乘回風兮載雲旗」時,王胡之向座中...
林獻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81~1956)號灌園,臺灣臺中霧峰人,父親林文欽,甲午戰爭後,曾至日本留學。民國九年(1920)結合臺灣留日青年組成「新民會」,擔任會長,展開歷時十四年的臺灣議會請願活動,並發行《臺灣民報》等刊物,致力於民族運動的推行。十六年(1927)赴歐、美等地旅遊,記錄觀感寫成《環球遊記》,發表於《臺灣新民報》。三十四年八月後,被選為臺灣省參議員,最後旅居日本。著有《環球遊記》、《海上唱和集》、《東遊吟草》等。
文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代一位高僧的法號。(西元885~958)俗姓魯,南唐餘杭(今屬浙江)人。為當時高僧,七歲出家。曾從希覺律師學律,希覺讚為我門之游夏。後南遊跟長慶禪師參學,而在漳州羅漢寺桂琛禪師處開悟,李昇迎住報恩寺,號稱「淨慧」。晚年住金陵清涼院傳法,四方求法的僧人,不下千人。死後諡號大法眼,其法系也稱為「法眼宗」。著有《宗門十規論》。
小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便帽。相對於禮帽、官帽而言。《新五代史.卷六三.十國世家.前蜀世家》:「蜀人富而喜遨,當王氏晚年,俗競為小帽,僅覆其頂,俛首即墮。」
魏道武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號。(西元371~409)姓拓跋,名珪。在位二十三年(西元386~409)。武功頗盛,建立北魏。使鮮卑人分地定居、從事耕種,並任用漢人。晚年因服食寒食散,性情大變、猜忌多疑,並誅戮大臣,後為次子紹所殺,廟號太祖。
韋編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韋編三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年對《易經》這本古書很有興趣,它是一本深奧難懂的書,孔子一次一次地反覆研讀,直到讀懂為止。《史記》記載這件事是,用「韋編三絕」來形容孔子的用功程度。「韋」是熟牛皮。古代還未發明紙的時候,字是寫在竹簡上的,然後用牛皮帶編起來。「絕」是斷的意思。孔子鑽研《易》時,不斷翻閱,以致於編綴竹簡的皮帶都斷了好幾次。後來「韋編三絕」就被用來比喻讀書勤奮努力。
三編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韋編三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年對《易經》這本古書很有興趣,它是一本深奧難懂的書,孔子一次一次地反覆研讀,直到讀懂為止。《史記》記載這件事是,用「韋編三絕」來形容孔子的用功程度。「韋」是熟牛皮。古代還未發明紙的時候,字是寫在竹簡上的,然後用牛皮帶編起來。「絕」是斷的意思。孔子鑽研《易》時,不斷翻閱,以致於編綴竹簡的皮帶都斷了好幾次。後來「韋編三絕」就被用來比喻讀書勤奮努力。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