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6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刊之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稱譽他人著作有如典範一般。《梁書.卷三五.蕭子恪傳》:「伏以聖旨所定樂論鍾律緯緒,文思深微。命世一出,方懸日月,不刊之典,禮樂之教,致治所成。」唐.牛希濟〈褒貶論〉:「以一字稱褒貶之意,為千載不刊之典。」也作「不刊之書」。
|
巷議街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約略想見一群伶牙俐齒的辯士,就駐足在五陵街頭,高談闊論種種風流人物的興衰起落,並褒貶品評其善惡得失。後來「街談巷議」被用來指大街小巷中的談說議論,而且一般用於指稱民間的輿論,如:唐代范攄〈雲溪友議序〉文中提到一句俗諺:「街談巷議,倏有裨于王化。」就是說一般民間的輿論有助於君王的施政。
|
褚遂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596~658)字登善,唐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初唐書法家。博涉文史,工楷、隸,書學鍾繇、王羲之,而成古雅瘦勁之體。太宗時歷官諫議大夫兼起居注,後與長孫無忌同受顧命。高宗即位,遷尚書左僕射,封河南郡公,帝將廢后立武則天,遂良力諫不納,乞歸田里。累貶愛州刺史,憂憤而卒。
|
瞋目張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大眼,壯著膽」的意思,後來演變出「明目張膽」這句成語,用來形容有膽識,無所畏懼。現在語義則轉化為貶義,用來比喻肆無忌憚的公然做壞事。
|
憂天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隱中條山不仕,眾慕其行,多從之學。德宗召為諫議大夫,上疏論裴延齡枉黜大臣,阻德宗以延齡為相。後被貶國子司業,出任道州刺史。
(7) 閔:憐恤。通「愍」。
(8) 惡:音ㄨ,如何、怎麼。
|
升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比值提升,稱為「升值」。如新臺幣對美元匯率由三十二元調為三十元時,於新臺幣為升值,而於美元則為貶值。
|
露面拋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泛指人輕易公開露面於大庭廣眾前。多含有貶義。如:「他行事一向低調,不喜露面拋頭。」也作「拋頭露面」。
|
骨子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內心深處。含有貶低的意思。《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外面看著是德政,其實骨子裡他在那裡行他那賊去關門的私政呢!」
|
動輒見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動輒得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人,他精通六經百家,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文章自成一家,為後世治古文者所取法。登進士第後,曾任國子博士、監察御史等職,卻因直言敢諫,屢次犯怒被貶,久久不得升遷。韓愈自認才高,不應受此待遇,因此作〈進學解〉一文以抒己憤。該文採問答方式,以國子先生喻己,假托學生之言,抒發自己才高卻不受重用的不滿,卻說自己不過是一介庸才,符合目前的低位閒差,用以自我解嘲。文中的「跋前躓後,動輒得咎」就是學生描述國子先生(韓愈)在官場上的處境艱難,一有舉動就會遭受責罰,進退兩難,而屢遭貶謫。後來「動輒得咎」就被用來形容人處境困難,極易受到責難。
|
不值一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徙為燕相。性剛直,好任俠,食客日數十百人。後因酒後辱丞相田蚡,與其族皆見誅。
(4) 毀:詆毀,貶抑。
(5) 直:抵得上。通「值」。
(6) 效:摹仿。
(7) 呫囁:音ㄔㄜˋ ㄓㄜˊ,附耳細語。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