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87.02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楊一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少年時代,被稱為神童,14歲便參加鄉試,並且被推薦翰林秀才。明憲宗命內閣擇師教之。成化八年(1472年)進士。楊一清貌寢而性警敏,好談經濟大略。在陝西八年,以其暇究邊事甚悉。入為太常寺少卿,進南京太常寺卿。有著清正愛民、保護忠臣、統一邊疆、鞏固邊防等等事蹟,仕途上,曾三起三落,最終鬱鬱而死。一清生而隱宮,貌寺人,無子。博學善權變,尤曉暢邊事。晚年與張璁、桂萼不合,被這兩人所軋,不獲以恩禮終。
道聽途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道聽塗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開平民教育先河。孔子是一個很嚴謹的學者,對學生品行的要求甚至超過他們在學問上的成就,在《論語.陽貨》中,孔子曾說:「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意思就是說,在道路上聽到的話,如果沒有查證就隨便傳揚出去,有德行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皇侃疏中對這句話加以解釋:「若聽之道路,道路乃即為人傳說,必多謬妄。所以為有德者所棄也。亦自棄其德也。」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想要對人講述道理,必先鑽研日久,有所心...
十全老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高宗晚年的自號。參見「清高宗」條。
三絕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韋編三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年對《易經》這本古書很有興趣,它是一本深奧難懂的書,孔子一次一次地反覆研讀,直到讀懂為止。《史記》記載這件事是,用「韋編三絕」來形容孔子的用功程度。「韋」是熟牛皮。古代還未發明紙的時候,字是寫在竹簡上的,然後用牛皮帶編起來。「絕」是斷的意思。孔子鑽研《易》時,不斷翻閱,以致於編綴竹簡的皮帶都斷了好幾次。後來「韋編三絕」就被用來比喻讀書勤奮努力。
安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安度過。如:「他希望將來退休後,能回鄉下老家安度晚年。」
李瑞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67~1920)字仲麟,號梅庵,晚號清道人,江西臨川人。曾任江寧布政史,兼兩江師範學堂監督。其作品用筆圓轉,架構平穩。晚年喜用顫筆,頗為人詬病。與好友曾熙齊名。
後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未來或晚年的福分。《文明小史》第二五回:「母親定是壽高八百,兒孫們也後福無窮。」
絕編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韋編三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年對《易經》這本古書很有興趣,它是一本深奧難懂的書,孔子一次一次地反覆研讀,直到讀懂為止。《史記》記載這件事是,用「韋編三絕」來形容孔子的用功程度。「韋」是熟牛皮。古代還未發明紙的時候,字是寫在竹簡上的,然後用牛皮帶編起來。「絕」是斷的意思。孔子鑽研《易》時,不斷翻閱,以致於編綴竹簡的皮帶都斷了好幾次。後來「韋編三絕」就被用來比喻讀書勤奮努力。
指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旨。《北齊書.卷三六.邢卲傳》:「晚年尤以五經章句為意,窮其指要。」
疲暮逢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晚年遇才。《南史.卷二二.王筠傳》:「自謝朓諸賢零落,平生意好殆絕,不謂疲暮復逢於君。」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