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51.45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白色的生絹。唐.杜牧〈杜秋娘〉詩:「寒衣一匹素,夜借鄰人機。」
2.事物的基本性質、根本。如:「因素」、「元素」、「色素」。《淮南子.俶真》:「是故虛無者道之舍,平易者道之素。」
3.用絹帛寫的書信。《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唐.元稹〈魚中素〉詩:「重疊魚中素,幽緘手自開。」
4.真情、真誠。通「愫」。宋.蘇軾〈徐州謝上表〉:「惟有樸忠之素,既久而猶堅,遠不忘君,未忍改常度。」
5.不包括蔥、蒜、韭的蔬菜食物。如:「禮佛吃素」。
1.樸質無華的、清淡的。如:「樸素」、「素妝」、「素流」。《淮南子.本經》:「其心愉而不偽,其事素而不飾。」漢.高誘.注:「素,樸也。」
2.白色的。如:「素絲」、「素車白馬」。《禮記.雜記上》:「素錦以為屋而行。」《文選.左思.雜詩》:「明月出雲崖,皦皦流素光。」
3.一向的。如:「素志」、「素行」。《三國志.卷六.魏書.袁紹傳》:「緣紹素意,乃素尚代紹位。」
1.空的、平白的。如:「尸位素餐」。
2.平日的。如:「平素」、「素不相識」。《三國志.卷一一.魏書.張範傳》:「士不素撫,兵不練習,難以成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體積、面積、容量、數量、強度、深度、力量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而言。如:「大山」、「大河」、「大雨」、「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最年長的、排行第一的。如:「大哥」、「大伯」、「大媽」。
3.表示尊敬之詞。如:「拜讀大作」、「尊姓大名」。
4.不平常、重要的、偉大的。《文選.石崇.思歸引序》:「余少有大志,夸邁流俗。」《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雖大旨同歸,所託或乖。」
5.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大年初一」。
1.表程度深。如:「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大搞活動」、「天已大亮」、「大有出息」。
2.與「不」字連用,表次數少或程度淺。如:「她不大出門見人的。」、「他不大愛抽菸。」、「小侄兒還不大會講話。」
3.很、非常。《漢書.卷六八.霍光傳》:「長公主大以是怨光。」
4.差不多、不很精確。如:「大約」、「大概」、「大略」。
1.與「小」相對之詞。《孟子.梁惠王上》:「小國不可以敵大。」
2.年紀較大的人。如:「你們一家大小都要來吃喜酒喔!」
3.姓。如唐代有大明,金代有大興國。
4.二一四部首之一。
誇耀、自以為是。如:「誇大」。《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參見「大夫」條。
至高無上的。通「太」、「泰」。清.江沅《說文釋例.卷上.釋字例.大》:「古兄作『大』,不作『太』、『泰』。《易》之『大極』,《春秋》之『大子』、『大上』,《尚書》之『大誓』、『大王王季』,《史》、《漢》之『大上皇』、『大后』,後人皆讀為太。或徑改本書,作『太』及『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事物聚集的地方。《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游于六藝之囿,馳騭乎仁義之塗。」《鏡花緣》第二三回:「門上有對聯,寫的是:優游道德之場,休息篇章之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結實、堅硬。如:「牢固」、「穩固」、「堅固」。《文選.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良無磐石固,虛名復何益?」
2.堅定、確定。《韓非子.五蠹》:「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1.安定。如:「鞏固國防」。《國語.魯語上》:「晉始伯而欲固諸侯,故解有罪之地以分諸侯。」《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
2.禁閉。《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是以欲談者宛舌而固聲,欲行者擬足而投跡。」《三國志.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國之綱紀,本無禁固諸國通問之詔也。」
1.堅決、堅持、極力。如:「固守」。《書經.大禹謨》:「禹拜稽首固辭。」《老殘遊記》第四回:「那人再三固讓。老殘仍送出大門,看那人上馬去了。」
2.原來、一向。如:「固有道德」。《孟子.梁惠王上》:「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3.當然、誠然。唐.柳宗元〈封建論〉:「州縣之設,固不可華也。」《聊齋志異.卷一一.王大》:「諂者固可誅,謬者亦可恨也。」
4.姑且、暫且。《老子》第三六章:「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若之,必固強之。」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固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流安定的樣子。《說文解字.攴部》:「攸,行水也。」清.段玉裁.注:「水之安行為攸。」
迅速快捷的樣子。《孟子.萬章上》:「始舍之,圉圉焉,少則洋洋焉,攸然而逝。」漢.趙岐.注:「攸然,迅走趣水深處也。」
1.處所、地方。《詩經.大雅.韓奕》:「為韓姞相攸,莫如韓樂。」漢.鄭玄.箋:「相,視;攸,所也。……視其所居。」
2.姓。如北燕有攸邁。
1.置於動詞前,表示聯繫作用。相當於「所」。如:「生死攸關」。晉.陶淵明〈詠三良〉詩:「臨穴罔惟疑,投義志攸希。」
2.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洪範》:「予攸好德,汝則錫之福。」
於是。《詩經.小雅.斯干》:「風雨攸除,鳥鼠攸去,君子攸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盜取、偷。如:「竊取」。《周禮.地官.山虞》:「凡竊木者有刑罰。」《莊子.胠篋》:「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
1.私下。用來謙指自己見解的不確定。《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戰國策.趙策四》:「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於長安君。」
2.偷偷的。如:「竊聽」、「暗自竊笑」。《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聊齋志異.卷一.王成》:「傳聞葛價翔貴,心竊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答應、許可。如:「應允」。唐.韓愈〈上鄭尚書相公啟〉:「不蒙察允,遽以慚歸。」
公平、得當。如:「公允」。《後漢書.卷五八.虞詡傳》:「祖父經,為郡縣獄吏,案法平允,務存寬恕。」
果真。《詩經.大雅.公劉》:「度其夕陽,豳居允荒。」漢.揚雄《法言.問道》:「允治天下,不待禮文與五教,則吾以黃帝堯舜為疣贅。」
姓。如上古時代有允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福分。如:「榮幸」、「三生有幸」。唐.司空圖〈修史亭〉詩三首之二:「甘心七十且酣歌,自算平生幸已多。」
2.姓。如晉代有幸靈。
1.意外獲得的。如:「萬幸」。《元史.卷二六.仁宗本紀三》:「諸犯贓罪已款伏及當鞫而幸免者,悉付元問官以竟其罪。」
2.多虧。如:「幸蒙厚愛」、「幸有大家鼎力相助。」《文選.江淹.雜體詩.王侍中》:「去鄉三十載,幸遭天下平。」
1.高興。如:「慶幸」、「欣幸」、「幸災樂禍」。《公羊傳.宣公十五年》:「小人見人之厄則幸之。」
2.希冀、盼望。《後漢書.卷二九.鮑永傳》:「臣事更始,不能令全,慚以其眾幸富貴,故悉罷之。」
3.舊稱帝王皇族親臨某地。如:「巡幸」、「臨幸」。《紅樓夢》第二三回:「話說賈元春自那日幸大觀園回宮去後,……又命在大觀園勒石,為千古風流雅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植物名。薔薇科李屬,「郁李」、「棠棣」、「常棣」之古稱。參見「郁李」條。《爾雅.釋木》:「常棣,棣。」晉.郭璞.注:「今山中有棣樹,子如櫻桃,可食。」也稱為「常棣」、「唐棣」。
2.年紀比自己小的男子。通「弟」。如「賢弟」也作「賢棣」。
3.姓。如漢代有棣立。
通、達。《漢書.卷二一.律曆志上》:「正月,乾之九三,萬物棣通。」顏師古注引孟康曰:「棣謂通意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許許」條。
1.答應、應允。如:「許可」、「允許」。《左傳.閔公二年》:「及密,使公子魚請,不許。」《董西廂》卷六:「雖然昨夜見許,未足取信。」
2.奉獻、給予。《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傳.聶政傳》:「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許人也。」宋.陸游〈觀長安城圖〉詩:「許國雖堅鬢已斑,山南經歲望南山。」
3.允諾婚事。如:「許配」、「許嫁」。《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其女尚幼,未許字人。」《紅樓夢》第六十四回:「把我二姨兒許給皇糧莊頭張家,指腹為婚。」
4.稱讚。如:「稱許」、「讚許」。《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5.相信。《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漢.趙岐.注:「許,信也。」
6.期待。如:「期許」。《孟子.公孫丑上》:「夫子當路於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宋.陸游〈書憤〉詩:「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1.處所。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宋.梅堯臣〈魯山山行〉詩:「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2.表示約略估計的數量。如:「些許」、「少許」。《後漢書.卷七十一.皇甫嵩傳》:「赴河死者,五萬許人。」唐.柳宗元〈至小邱西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3.國名。周時所分封的諸侯國,姜姓,後滅於楚。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許昌縣東。
4.地名。即今大陸地區河南省許昌縣。
5.姓。如漢代有許慎。
1.可能。如:「或許」、「也許」。《樂府詩集.卷四十六.清商曲辭三.無名氏.懊憹歌十四首之二》:「撢如陌上鼓,許是儂歡歸。」
2.這麼、如此。如:「許多」。宋.蘇軾〈次韻答文與可見寄〉詩:「世間那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宋.朱熹〈觀書有感〉詩:「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3.表示疑問,相當於「何」、「什麼」。唐.杜審言〈贈蘇綰書記〉詩:「知君書記本翩翩,為許從容赴朔邊?」
語尾助詞,表示感嘆之義,相當於「啊」。唐.韓愈〈感春〉詩四首之一:「三杯取醉不復論,一生長恨奈何許!」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