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焚書坑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言儒生是古非今,反對批評朝政、法令,因此建議除了秦記、醫藥、卜筮、種樹等書外,一律燒,及談論詩書或以古非今者皆誅戮。次年,方士、儒生盧生等為始皇求不到仙藥,之後,盧生、侯生不滿始皇剛愎暴戾而逃亡,始皇大怒,於咸陽坑殺四百六十餘名儒生。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功舊宅  茲邑昔所遊,嘉會常在目。曆載俄二九,始往今來複。  戚戚居人少,茫茫野田綠。風雨經舊墟,垣迷往躅。  門臨川流駛,樹有羈雌宿。多累恒悲往,長年覺時速。  欲去中複留,徘徊結心曲。 往雲門郊居途經回流作  茲晨乃休暇,適往田家廬。原穀徑途澀,春陽草木敷。  才遵板橋曲,複此清澗紆。崩壑方見射,回流忽已舒。  明滅泛孤景,杳靄含夕虛。無將為邑志,一酌澄波餘。 乘月過西郊渡  遠山含紫氛,春野靄雲暮。值此歸時月,留連西澗渡。  謬當文墨會,得與群英遇。賞逐亂流翻,心將清景悟。  行車儼未轉,芳草空盈步。已舉候亭火...
保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蹂躪、摧殘、迫害、傷害、侵害、摧、蹧蹋
頂下郊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之間隔著安溪人所建的艋舺清水祖師廟,且池沼遍布,難以發動大規模攻擊,三邑人因此向安溪人借道,商議燒清水祖師廟,日後再協助重建。於是三邑人自艋舺龍山寺出發,越過沼澤、燒清水祖師廟,偷襲下郊的泉州府同安人,焚屋舍,史稱頂下郊拚。敗逃的同安人逃往北方的大龍峒,但不受當地同安移民接納,最後轉到大稻埕,沿著淡水河重建廟宇街市,利用淡水河從事對渡貿易。頂下郊拚後,艋舺的下郊就此消...
摧枯折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摧枯拉朽」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摧枯拉朽」指將已枯朽之事物加以摧,是十分容易的事。此語見於班固的《漢書》。班固認為秦朝滅亡,是因為實行焚書坑儒、箝制思想、燒兵器等措施,又集權中央,沒有諸侯可以鞏固保衛疆土。於是在建國初期,記取秦朝教訓,分封韓信、彭越、英布等軍功卓越的人為異姓諸侯王,以鞏固政權,這也是漢朝在沒有領土和缺乏武器的情況下,短短五年之內能夠成就帝業的原因。正所謂,在堅硬的金石上雕刻很難,摧虛弱勢力極為容易,是受形勢所影響。後來「摧枯拉朽」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極容易做到,毫不費力。
賈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200~前168)西漢洛陽人,為文學家兼政論家。文帝召為博士,超遷至太中大夫,所論列多見施行,因遭忌,出為長沙王太傅,遷為梁懷王太傅,後懷王墮馬死,誼自傷為傅無狀,年餘亦卒,世人稱為「賈太傅」、「賈長沙」,又稱為「賈生」。其往長沙就任時,渡湘水作〈弔屈原賦〉以抒發哀怨;而於長沙王太傅時,見鴞鳥飛入屋內,以為不祥,而作〈鵩鳥賦〉,是《楚辭》到漢賦之間重要的辭賦家。著有〈陳政事疏〉、〈過秦論〉等著名的政論文章。
一無所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無所有」就是什麼都沒有。見用於敦煌變文《㠠山遠公話》。《㠠山遠公話》是一則記載僧人惠遠生平事蹟的故事。文中,善慶即是惠遠,他為宰相崔相公解釋何為「無形」:「佛法是無形的,就像映在水中的月亮,憑空生起的風,是虛無空泛難以捉摸的。」原文中就用「萬法皆無,一無所有」來表示「無形」。又如五代漢.王定保《唐摭言.卷三.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紀》:「逮旬日,鈞異其事,馳往舊遊訪之,則向之花竹一無所有,但見頹垣壞棟而已。」鈞回到當日宴客的地方,之前的花卉、松竹都不見了,看到的卻是倒塌的牆、傾的房屋。引文中「一無所有」,也是指什麼都沒有的意思。
百戰百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子.七法》1>故凡攻伐之為道也,計必先定于內,然後兵出乎境。計未定於內而兵出乎境,是則戰之自勝,攻之自也。是故張軍而不能戰,圍邑而不能攻,得地而不能實,三者見一焉,則可破也。故不明于敵人之政,不能加也;不明于敵人之情,不可約也;不明于敵人之將,不先軍也;不明于敵人之士,不先陳也。是故以眾擊寡,以治擊亂,以富擊貧,以能擊不能,以教卒練士2>擊敺3>眾白徒4>,故十戰十勝,百戰百勝。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孫子.謀攻》。 (2) 教卒練士:訓練精良之士卒。 (3) 敺:音ㄑㄩ,同「驅」,驅逐、驅趕。 (4) 白徒:未經訓練的兵卒;臨時征集的壯丁。〔參考資料〕 《孫子.謀攻...
倒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傾倒、塌陷。宋.歐陽修〈濮議一〉:「是時,京師大雨水,官私屋宇倒塌無數,而軍營尤甚。」《儒林外史》第三九回:「看見兵災之後,城垣倒塌,倉庫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詆、誣陷別人。《論語.憲問》:「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唐.劉禹錫〈上杜司徒書〉:「盡誠可以絕嫌猜,徇公可以弭讒愬。」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