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以蠡測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蠡測海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漢。東方朔<答客難>:以管窺天,以蠡測海,。。。發其聲音哉 2.語譯所見甚小 3.故事內容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以管窺天,用錐指地,坎井之蛙 相反詞高瞻遠矚 5.例句我們應該多拓展視野,才不流於以蠡測海之弊
沒齒難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詞、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論語 憲問:「沒齒無怨言。」 2.語譯 一輩子很難忘記。 多用以感念人之大恩大德。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詞、相反詞 相似詞 終身不忘、畢生難忘、永銘五中 相反詞 忘恩負義、過河拆橋、恩將仇報 5.例句 在我最危急的時候,靠他拉了我ㄧ把,我才有今日,這份恩情真教我沒齒難忘。
笑容可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一、出處2 二、語譯3 三、故事內容4 四、相似相反詞5 五、例句 一、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二、語譯 掬:雙手捧取。形容笑容滿面。 三、故事內容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時孔明身邊並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軍,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得這個消息,盡皆...
溘然長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解釋3 3.故事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4.2 相反5 5.例句 1.出處 楚辭九張惜往日:「寧溘死而流亡兮。」 2.解釋 謂人死亡。 3.故事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 撒手塵寰、一瞑不視、與世長辭 相反 長生不老 5.例句 昨天還見他容光煥發,今天竟然溘然長逝,不禁令然感嘆世事無常。
得意忘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解釋3 相似詞4 例句 出處左傳桓十二年:莫敖伐絞,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此次復伐羅,志在必勝,得意忘形;晉書˙卷四十九˙阮籍傳: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宋˙歐陽修˙試筆˙李邕(ㄩㄥ)書:余雖因邕書得筆法,然為字絕不相類,豈得意而忘其形邪? 解釋因高興而物我兩忘。後形容人高興太過,一時失了常態;或指取精神而非形式。 相似詞自鳴得意,趾高氣揚 例句他考取第一志願後,便得意忘形起來;大橋完工那刻,她不禁得意忘形的叫了出來...
水落石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4 補充5 實例6 參考資料 解釋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出處宋˙歐陽修˙醉翁亭記:「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故事醉翁亭位於滁州(今安徽省滁縣)城西南瑯琊山兩峰之間,為山僧智仙所築。〈醉翁亭記〉就是歐陽修遊賞醉翁亭後所寫下的一篇文章,文中描寫出山林四季變化的景色:春季有野花幽香,夏季有綠樹繁茂而成一片濃蔭,秋季風聲蕭瑟而霜色瑩潔,冬季水枯而石頭盡露。朝暮之間的景色變化,加以四季的...
惺惺相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無>> 2.語譯  聰明才智相當的人彼此同情、憐惜。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同病相憐 相反詞<<無>> 5.例句自古英雄們皆相互敬重,惺惺相惜。
殺身成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例句4 近義5 反義 解釋 原指犧牲生命以成全仁義。後泛指為了正義或崇高理想所做的犧牲。 出處 論語 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例句 我們能有今天,是因為有多少英雄前仆後繼的殺身成仁,我們應對其保持著崇敬的態度。 近義 捨身取義 寧死不屈 反義 苟且偷生 貪生怕死 靦顏借命
俯仰無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解釋3 相似詞4 相反詞5 例句 出處《孟子》盡心:「仰不愧於天,俯不祚於人。」 解釋形容做事光明磊落,問心無愧。 相似詞問心無愧/心安理得/不愧不作 相反詞無地自容/羞愧無地 例句他做事一向俯仰無愧,絲毫無半點不誠實。
目不見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目不見睫1.1 出處1.2 由來1.3 應用1.4 例句1.5 引用相關文獻 目不見睫自己的眼睛看不見自己的睫毛。比喻人無自知之明,老是看不見自己的缺點。(註2) 出處1. 史記,越世家:『吾不貴其用智之如目,見毫毛而不見其睫也』。(註2)2. 王安石詩:「遠求而近遺,如目不見睫」。(註1) 由來戰國時,越王無疆想稱霸天下,便計劃先北面向齊國用兵,再西面對侵略楚國。齊威王知道後,便派一個說客向越王說:「貴國不先攻楚,我想是怕晉國支持楚國,兩...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