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38.5339 ms
共 10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臨崖勒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及時回頭。清代.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卷八.如是我聞二》中也有一段故事,說到一位書生借宿在京城的雲居寺。認識了同住的一個約十四五歲的童子,兩個人非常要好。後來才知道這個童子是「杏花精」變的。雖然童子辯稱「精」和「魅」不同,卻無法不承認,他親近書生是為了吸其精氣,讓自己化成人形。書生警覺到這和鬼魅沒有不同,立即推開童子離去。所以紀昀稱讚他說:「書生懸崖勒馬,可謂大智慧矣。」意思就是說這位書生能警悟險境,及時回頭,是具有很高的智慧啊!
|
交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交給。《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取出三十兩一包,交付與寺僧。」《紅樓夢》第一四回:「再細細追想所需何物,一並包藏,交付昭兒。」也作「交給」。
|
萬籟無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萬籟俱寂」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詩人常建,開元年間的進士。仕途並不得意,經常放浪山林、琴酒之間。他的詩用字精鍊、風格清新,常以山林、寺觀為題材,如這首〈題破山寺後禪院〉詩就是。詩人在清晨太陽才剛照到樹林的時候來到興福寺。沿著竹林中蜿蜒的小徑往幽靜的後院走去,禪房就掩蔽在花木的深處。和煦的陽光透進樹林裡,耳裡充斥著鳥兒悅耳的鳴叫聲,清澈的潭水倒映出山的景色,讓人心神漸漸地空明透徹,不被塵事困惱。此時只覺得自然界的各種聲音都靜了下來,只剩下佛寺裡傳來幽幽的鐘磬聲。後來「萬籟俱寂」這句成語也許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萬物無聲,一片寂靜。
|
小國寡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小,百姓少。語出《老子》第八○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後常用為自謙之詞。《文選.潘岳.在懷縣作詩二首之二》:「登城望郊甸,游目歷朝寺。小國寡民務,終日寂無事。」
|
梵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寺。唐.宋之問〈登禪定寺閣〉詩:「梵宇出三天,登臨望八川。」也稱為「梵剎」。
|
小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路。《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遠遠聽得鈴聲響,從小徑裡望去,有所寺院在那裡。」《儒林外史》第一四回:「只見左邊一條小徑,莽榛蔓草,兩邊擁塞。」
|
不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盡、不窮。《文選.王巾.頭陁寺碑文》:「遙源濬波,酌而不竭。」《文選.王儉.褚淵碑文》:「久而彌新,用而不竭。」
|
斜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傍晚西斜的太陽。唐.趙嘏〈東望〉詩:「斜陽映閣山當寺,微綠含風月滿川。」《老殘遊記》第二回:「一片白花映著帶水氣的斜陽,好似一條粉紅絨毯。」
|
李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陷金陵。南唐的軍隊一點抵抗也沒有,就是後主自己,事前完全不知道。等到兵臨城下,內外隔絕時,他還在淨居寺聽和尚講經。到這時候,他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殉國,一是肉袒出降。結果他走了第二條路。肉袒出降,全家北徙,宋太祖封他為違命侯,穿戴白衣紗帽,忍受著人世間最難堪的俘虜生活。他做了俘虜後,精神方面所受的痛苦與侮辱,是不待言的。他將內心感受發之於詞,這在宋朝統治者的眼裡,覺得是一種叛逆。因此就遭了宋太宗的毒手,用著牽機藥結束了他的生命,那時正是七月七日的晚上,他剛好是四十二位的壯年。 作品李煜的詞,因他前後生活環境的劇烈變動,內...
|
一國三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謹慎呢?」又退而賦詩道:「狐裘毛色雜亂,一國有三個主人,我聽誰的話才好?」等到驪姬發難的時候,獻公派寺人披討伐蒲城,重耳說:「君父的命令不能反對。」就向眾人發佈命令說:「抵抗的人就是我的敵人。」他自己就跳過城垣逃走。但又被寺人披追上了,可是寺人披也有一片苦衷,他知道公子重耳是無辜的,不忍殺他,可是君命難違,只得割下重耳的一角衣服,回去覆命,而讓重耳逃脫了。而公子夷吾呢?當獻公...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