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493 ms
共 11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其貌不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左傳.昭公二十八年》「今子少不颺,子若無言,吾幾失子矣」句下晉.杜預.注:「顏貌不揚顯。」形容人面貌醜陋、難看。《唐語林.卷二.文學》:「日休字逸少,後字襲美,襄陽竟陵人。少隱鹿門山,號醉吟先生。榜末及第,禮部侍郎鄭愚以其貌不揚,戲之。」
|
朋比為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漢」。
(2) 骨鯁:比喻正直。鯁,音ㄍㄥˇ。
(3) 疾:憎恨。
(4) 黨錮之獄:東漢末,桓帝、靈帝之際,宦官干政弄權,朝綱大敗,太學生起而批判,反遭奸宦構陷,被捕入獄者數百人,而校尉李膺、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等人均被殺。前後共兩次,朝中賢良盡失,史稱為「黨錮之禍」。錮,音ㄍㄨˋ。
(5) 訖:窮盡、消滅。
(6) 朋比:一群人彼此勾結集黨營私。
(7) 構毀:設計陷害、毀謗。
|
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詳審、細察。《關尹子.九藥》:「諦毫末者不見天地之大,審小音者不聞雷霆之聲。」《新唐書.卷一○六.劉祥道傳》:「日薄事叢,有司不及研諦。」
|
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逼迫、逼近。《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夫角之末,蹙於腦而休於氣。」《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遜督促諸軍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萬數。」
|
目光如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志。 〔注解〕
(1) 道濟:檀道濟(?∼西元436),南朝宋高平金鄉(今山東省金鄉縣)人。東晉末追隨武帝劉裕平京城,攻後秦,功業彪炳。文帝時,又率眾北伐,有威名,魏人憚之。後因朝廷疑忌之,被殺。官至司空。
(2) 見收:被拘捕進牢。見,被,用在動詞前,表示被動。
(3) 俄爾:不久。
(4) 斛:音ㄏㄨˊ,量詞。古代計算容量的單位。十斗為一斛,後改作五斗為一斛。
(5) 幘:音ㄗㄜˊ,古代用來包裹頭髮的布巾。
(6) 壞汝萬里長城:比喻策略失當,導致本身所擁有的優勢,全然消失。萬里長城,比喻國家的棟梁。見「自壞長城」、「萬里長城」。
|
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誰居?其孟椒乎!」《禮記.檀弓上》:「何居?我未之前聞也。」
|
煥然一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舊有的整治一番,改成新的氣象。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八:「宣和末,有巨商捨三萬緡,裝飾泗洲普照塔,煥然一新。」《紅樓夢》第五三回:「兩府中都換了門神、聯對、掛牌,新油了桃符,煥然一新。」
|
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滋生、繁殖。《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將建諸君,其禮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唐.宋之問〈溫泉莊臥病寄楊七炯〉詩:「夏餘鳥獸蕃,秋末禾黍熟。」
|
爭先恐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也可以嗎?」因此就讓楚國先歃血。
「恐後」是出自於《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內容是說王莽在西漢末年時,已察知漢朝即將走到盡頭,國力衰微,因而心生貪念,以外戚的權勢,作威作福,行使命令。其他的諸侯王看到這樣的局勢,都紛紛向王莽致上最敬禮,爭相奉上印璽,惟恐落於他人之後,有的則歌頌王莽的功德,極盡諂媚,真是令人感到悲哀!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爭先恐後」,指競相爭先,惟恐落後。
|
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無綵繳纏飾,末端以骨、角鑲嵌的弓。《說文解字.弓部》:「弭,弓無緣可以解轡紛者。」桂馥義證引孫炎曰:「弭謂不以繳束,骨飾兩頭者也。」
2.弓的末端。《廣韻.上聲.紙韻》:「弭,弓末。」《詩經.小雅.采薇》:「四牧翼翼,象弭魚服。」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