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00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要塞。《史記.卷六九.蘇傳》:「民力罷敝,雖有長城、鉅防,惡足以為塞?」唐.白居易〈與仕明詔〉:「卿久鎮邊防,初膺閫寄。」
秣馬厲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厲兵秣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厲兵,磨利兵器。秣馬,餵馬。「厲兵秣馬」指完成作戰的準備。《左傳》記載:魯僖公三十二年,駐防鄭國都的將杞子,派人報告王他們已掌管鄭國都的北門,是攻打鄭國的好機會。三十三年春天,王決定派兵攻打鄭國。鄭國商人弦高在前往周都城經商途中遇到軍,知道軍意圖後,他一方面用四張獸皮和十二頭牛慰勞賞賜軍,一方面則是派人趕緊回報鄭穆公這件事。鄭穆公獲報後,派人去招待國駐軍休息、居住的房舍察看,結果見到他們已經捆物裝車、磨利兵器、餵好馬匹,完成作戰的準備。於是鄭穆公將計就計派皇武子去送行,讓軍知道鄭國已有防備,免去一場戰爭。後來「厲兵秣馬」被用來指完成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禁止、斷絕。《左傳.僖公十五年》:「晉饑,輸之粟;饑,晉閉之糴。」《史記.卷二四.樂書》:「樂者,所以象德也;禮者,所以閉淫也。」
不約而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史記.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傳.主父偃》載,漢武帝時,朝中兩位大臣嚴安和徐樂上書,文中對朝的滅亡有所評論。他們認為始皇在取得政權後,不但沒有體恤民情,予民休息,反而好大喜功,不斷發動戰爭,造成社會更加不安定,賦稅更加的沉重,民不聊生,屍骨遍地。於是在始皇死後,天下群雄並起,紛紛領兵抗。而這些豪傑之士其實原只是一般的平凡百姓,非王公貴族之後,沒有任何權勢,也沒有精良武器,這些人之所以「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是因為的苛政使民心思變,叛軍的勝利完全是時勢所趨。此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指沒有事先商量就一起行動,沒有事先約定就一起會合,後來「不約而同」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與自身有關的。如:「愚見」、「愚兄」。《戰國策.策五》:「臣效愚計,大王不用。」
欺騙、蒙騙。《孫子.九地》:「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文選.賈誼.過論》:「於是廢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姓。如代有甘茂。
綱舉目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氏春秋.離俗覽.用民》1>當禹之時,天下萬國,至於湯而三千餘國,今無存者矣,皆不能用其民也。民之不用,賞罰不充也。湯、武因夏、商之民也,得所以用之也;管、商亦因齊、之民也,得所以用之也。民之用也有故,得其故,民無所不用。用民有紀2>有綱3>,壹引其紀,萬目4>皆起;壹引其綱,萬目皆張。為民紀綱者,何也?欲也,惡也。何欲?何惡?欲榮利,惡辱害。辱害所以為罰,充也;榮利所以為賞,實也。賞罰皆有充實,則民無不用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韓非子.外儲說右下》、漢.鄭玄〈詩譜序〉。 (2) 紀:絲的頭緒、條理。 (3) 綱:維繫網的粗繩。 (4) 目:網的孔眼。〔參考資料〕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蜿蜒曲折的水道。《詩經.風.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唐.李白〈送別〉詩:「尋陽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水深的樣子。《詩經.鄭風.洧》:「溱與洧,瀏其清矣。」
斐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文采的樣子。《論語.公冶長》:「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文選.賈誼.過論》:「天下之士,斐然鄉風。」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