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學校效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隘,於是有一批學者們乃從學校組織結構和學校系統觀點來探究學校效能,認為學校效能不僅是有較高的智育成績而已,而且還有較高的成員滿足感和適應力,結果發現有效能學校普遍有一些共同的特徵,包括強勢的行政領導、良好的學校氣氛和文化、基本能力的重視、師生高度的期望、不斷持續的學生評量、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家長與社區的參與及支持,這些特徵有助於學校成員和學生有良好的成就表現。很多學者們乃將這些學校效能的特徵轉化為學校效能量表,成為評量有效能學校的重要工具。學校效能研究迄今,已有三十多年歷史,影響學校教育發展極為深遠,尤其是學校效能研究所建...
會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記錄與衡量政府或企業經營績效與財務狀況的職務。《周禮.天官.司會》:「以逆群吏之治,而聽其會計。」《孟子.萬章下》:「孔子嘗為委吏矣,曰:『會計當而已矣。』」
黷武窮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胡夷,瓚數抄奪之。積不能禁,乃遣驛使奉章陳其暴掠之罪,瓚亦上虞稟糧不周,二奏交馳,互相非毀,朝廷依違而已。瓚乃築京於薊城以備虞。虞數請瓚,輒稱病不應。虞乃密謀討之,以告東曹掾右北平魏攸。攸曰:「今天下引領,以公為歸,謀臣爪牙,不可無也。瓚文武才力足恃,雖有小惡,固宜容忍。」虞乃止。 〔注解〕 (1) 瓚:公孫瓚(?∼西元199),字伯珪,東漢遼西令支人。曾令烏桓遠竄塞外,又鎮壓黃巾軍有功。後與袁紹相爭冀州,兵敗自焚而死。瓚,音ㄗㄢˋ。 (2) 紹:袁紹(?∼西元202),字本初,東漢汝陽人。曾起兵討董卓,後據河北,與曹操戰於官渡,大敗,發病而死。 (3) 虞:劉虞(?∼西元193),字伯...
失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失去原本的容色。形容神色因驚惶改變。《漢書.卷六八.霍光傳》:「群臣皆驚愕失色,莫敢發言,但唯唯而已。」《文明小史》第一一回:「傅知府聽了,面孔失色,做聲不得。」也作「失容」。
王羲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裁成之妙,煙霏露結,壯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唐李白有詩《王右軍》曰:「右軍本清真,瀟灑出風塵。山陰過羽客,愛此好鵝賓。掃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 著作唐太宗時,王羲之的書法有3000多卷,到宋太宗時只有160餘件,今天全世界存世的王羲之摹本僅有20件。快雪時晴帖 (唐代摹本,和中秋帖及伯遠帖合稱三希,國立故宮博物院藏)蘭亭序 (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顏真卿之祭侄文稿為"第二",蘇軾之黃州寒食詩帖為"第三"),神...
資訊融入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精神,讓學生能「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並完成「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資訊融入教學不只是教師會使用電腦而已,且能夠使用電腦來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將資訊科技中可供教與學所用的各項優勢資源與媒體,平順的、適切的置入各科教與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 名詞解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to Instruction)這一名詞雖然已經出現十餘年,到現在國內外許多的文獻和專家學者常使用不同的名詞來定義。國外的專家學者常用「運用資訊科技教與學」(Using Information...
疆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國界、邊境。《左傳.桓公十七年》:「疆埸之事,慎守其一,而備其不虞。」晉.江統〈徙戎論〉:「惟以待之有備,禦之有常,雖稽顙執贄,而邊城不弛固守,為寇賊彊暴,而兵甲不加遠征,期令境內獲安,疆埸不侵而已。」
席不暇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考資料〕 漢.班固〈答賓戲〉(據《文選.卷四五.設論》引)蓋聞聖人有一定之論,烈士有不易之分,亦云名而已矣。故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夫德不得後身而特盛,功不得背時而獨彰。是以聖哲之治,棲棲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由此言之,取舍者昔人之上務,著作者前列之餘事耳。另可參考:《文子.自然》
累牘連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風雲之狀」等句,說明六朝以來的文學,每每篇幅冗長,但內容卻很空洞,題材多屬詠物,文章盡是詞藻的堆砌而已。「連篇累牘」這句成語就用來形容文章篇幅冗長。
換湯不換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只改變形式,而內容和本質仍不變。如:「雖然他力圖改變創作風格,但和以往的作品相比,卻仍是換湯不換藥,僅僅在文字技巧上做了些改變而已。」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