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公共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論是政府機關或是民間機構即頗為重視公共關係對組織的價值,經由報導、行銷、廣告、新聞代理與宣傳、遊說和關說、公共議題管理等方面,強化組織公共關係的功能。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複雜,以及市場高度競爭,加上資訊科技快速發展,公共關係的方式和策略愈來愈多樣,其受到重視程度,比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各行各業皆體認到公共關係的重要性與價值性,學校教育機構亦不例外。而基本上,公共關係在學校運用可達到以下實質功能:1.協助學校塑造良好形象;2.建立學校良好信譽與聲望;3.幫助學校建立與公眾的良好溝通;4.推動學校公益性服務;5.幫助社會大...
朵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朵思,1939年8月出生,本名周翠卿,嘉義人,出版過詩集、小說和散文。  1955年發表第一篇詩作於《野風》,1963年自費由創世紀掛名出版其第一本詩集《側影》,20多年後1990年出版第二本詩集《窗的感覺》、1994年出版《心痕索驥》、1997年出版《飛翔咖啡屋》、1999年出版《從池塘出發》、2004年出版八輯式長詩《曦日》。另有散文集《斜月遲遲》,短篇小說集《紫紗巾和花》,長篇小說《不是荒徑》等。 朵思詩作善於運用意象,詩想豐富,不拘泥於題材限制,也不斷挑戰新的題材,例如《心痕索驥》即是少見以精神醫學入詩,頗受好評...
楊守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加中學教師檢定合格,任教於彰化工業職業學校,直到辭世為止。 寫作風格楊守愚的創作包括新詩、傳統詩、小說和隨筆。現實主義為其小說創作主要方向,運用寫實與反諷的寫作技巧,以飽含悲憤的筆觸,「沿著反帝反封建的路線反映殖民地人民痛苦的生活」(葉石濤),具改造社會、啟蒙民眾的企圖,因此有許多刻劃日本警察暴行,地主、資本家橫暴掠奪醜態的作品,例如〈十字街頭〉、〈顛倒死?〉、〈罰〉等;還有關懷農工、女性、無產階級被欺壓、剝削之苦的〈升租〉、〈赤土與鮮血〉、〈鴛鴦〉等;〈一群失業的人〉、〈元宵〉、〈過年〉則對失業者的痛苦與無奈有很貼切的...
亨利克約翰易卜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大多採用挪威古代英雄傳奇、歌謠和歷史改編創作,屬於富於民族色彩的浪漫主義戲劇。他根據挪威古代英雄傳說和用中世紀的民間創作,改編了多部劇本,如《凱替萊恩》、《英格夫人》、《奧拉夫.利列克朗》、《覬覦王位的人》等。《英格夫人》描寫十六世紀挪威北方女英雄英格夫人的故事,《覬覦王位的人》則是寫挪威從封建割據到民族統一時期的鬥爭,作品借歌頌古代英雄宣傳民族團結,激發民眾的愛國熱情,並以此倡導挪威的民族戲劇。稍後的《布朗德》、《彼爾.金特》開始向現實主義轉變。中期創作約在1869年至1890年期間,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以後,巴黎公社革...
林則徐禁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清朝內部對鴉片的態度分維弛禁說和嚴禁說兩派。最後,嚴禁說獲得勝利。道光帝派林則徐以欽差大臣的身分赴廣州查禁鴉片。林則徐已停止貿易的強硬手段命令英國商交出鴉片,並要英商寫切結書,表示今後不再走私鴉片,否則物沒官,人正法。林則徐雖因此強迫英商今後不再走私鴉片,並交出鴉片兩萬箱,加以焚毀,卻引起了中英之間的衝突。英國貿易商認為林則徐以非法手段沒收他人所有物,對林則徐加以嚴厲批評。當然,這是中英間對「所有」權的觀念不同而致。後又因英國水手打死中國村民林維喜,引起了中英間的審判爭議。林則徐認為犯人在中國境內行兇,當以中國政府...
邪魔外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妨害正道的邪說和教派。語出《藥師瑠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信世間邪魔外道、妖孽之師,妄說禍福。」後比喻妖魔鬼怪。元.無名氏《神奴兒》第四折:「你將金錢銀紙快安排,邪魔外道當攔住,只把那屈死的冤魂放過來。」後亦比喻異端邪說或不正當的行徑。《儒林外史》第一一回:「若是八股文章欠講究,任你做出甚麼來,都是野狐禪、邪魔外道。」也作「邪門外道」。
福克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物,在當年南部邦聯軍內任上校,修建過一條鐵路,州內一個鎮也是以他的名字福克納來命名。他還著有幾本小說和其他一些作品,這種文學傳統一直在家中傳承了下來。福克納作品中的「約翰•薩托里斯上校」就是在他曾祖父的基礎上創作而來。福克納深受家庭傳統和南方風土人情的影響。他的作品中有南方人特有的幽默感,深入刻畫黑人與白人的地位、相處、矛盾等敏感問題,生動描繪出惟妙惟肖的南方人形象。寫作生涯早期,一位編輯錯將他的名字拼為「Faulkner」,福克納本人也決定將錯就錯使用下去。他最著名的作品有:《聲音與憤怒(喧嘩與騷動)》(1929年)...
殷張蘭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早有系統作台灣文學英譯的人,1961年美國新聞處資助Heritage Press出版社英譯台灣的小說和新詩,她即是《新聲》(New Voices)一書的主編。1972年《中華民國筆會季刊》(THE TAIPEI CHINESS PEN)創刊,她長期擔任季刊主編至1992年為止,將台灣當代文學英譯推介到國際,為台灣文學在國際上發聲,她亦致力於推展國際文化交流工作,有民間的「文藝使節」之稱。殷張蘭熙是最早作台灣文學英譯的人。一九六一年美國新聞處資助Heritage Press出版社英譯小
冰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冰心,原名謝婉瑩,原籍福建長樂縣,1900年10月5日出生於福州市。童年,她在煙台度過了七八年山陬海隅的生活,故其早期作品常以大海為題材。幼年,她廣泛地閱讀了中國古典小說和漢譯外國作品。1912年她考入福州女子師範教育科。1913年隨家到北京,進入教會學校貝滿女子中學。1918年,冰心抱著學醫的目的考入協和女子大學理預科,後改變初衷,轉學文學。1923年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燕京大學文科。 著作著名的翻譯作品有印度泰戈爾的《園丁集》、《吉檀迦利》、《泰戈爾劇作集》,黎巴嫩作家紀伯倫的《先知》等。 評價其思想深受共產主...
摩頂至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摩頂放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戰國時期是個百家爭鳴的時代,許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學說主張,以期能對治理國政有所幫助。而戰國時候,楊朱的貴己學說和墨子的兼愛學說恰巧形成強烈的對比,在《孟子》書中就很清楚扼要地指出了兩人思想的差別。孟子說:「楊子主張為我,一切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打算,即使是拔出一根毫毛那樣微小的東西而對天下有利,也不肯做。然而墨子的兼愛主張,卻是一種平等之愛,縱使是磨禿了頭頂,走破了腳後跟,只要是有利於天下的事,他便會奮不顧身地去做。」後來《孟子》原文中的「摩頂放踵」,就用來比喻捨己救世,不辭勞苦。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