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3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葉落知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葉知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淮南子》是漢淮南王劉安集門下食客所編寫的一本書,內容多為道家思想,並雜揉先秦各家的學說,世為雜家之代表。其中〈說山〉一篇裡,有一段說明事物可由近觀遠、以小看大的道理,例如只要嚐一口鍋裡的肉,就可以知道整鍋的味道如何;懸掛羽毛和木炭,就可以看出空氣中濕度高低變化;看見一片葉子落下,可以推知秋天已經來臨,一年快到了盡頭;看到瓶裡的水結冰,就知道天氣有多麼寒冷。後來「一葉知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由細微的徵兆,可推知事物的演變和趨勢。
不暇暖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席不暇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淮南子》為漢淮南王劉安集門下食客所編寫的一本書,其中思想駁雜,世以為雜家之代表。內〈脩務〉一篇以聖人之「有為」駁難道家之「無為」,並提及孔子、墨子為「有為」之例證。孔子和墨子都是古代重要的思想家,分別為儒家與墨家的創立者。孔子為宣揚儒家的仁義思想,周遊列國長達十三年,到六十八歲時才返回祖國魯國。墨子是戰國時代魯人,主張消弭戰爭,平等互愛,由於戰國時期各國之間大大小小的征戰不斷,墨子於是奔走四方,說服各國君王放棄戰爭。他們汲汲於行道,以天下為己任,一生都為天下生民而到處奔走,所以才會有「孔子無黔突,墨子無煖席」之語。整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落腳處的煙囪...
抱朴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晉葛洪撰,八卷,分為內外二篇。因葛洪自號抱朴子,故著書亦稱「抱朴子」。道藏本和五柳居陶氏刊入《漢魏叢書》等作八卷,祕笈本、明慎懋官刊本和柏筠堂刊本等,皆內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內編論神仙修煉、符錄劾治諸事,純為道家之言,《隋書經籍志》納入道家。外篇論時政得失、人事臧否,詞旨辨博、饒有明理,《隋書經籍志》納入雜家。全書對於中國古代藥物、化學和神話傳說等均留有珍貴資料。
里談巷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街談巷議」。見「街談巷議」條。01.宋.曾敏行《獨醒雜志.附錄》:「上自朝廷典章,下至稗官雜家,里談巷議,無不記覽。」 
管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書名。舊題周管仲撰,二十四卷。但書中有言管仲以後之事,乃後人所綴輯。原本八十六篇,今亡佚十篇。其注舊題房玄齡撰,但據《晁氏讀書志》所載,則知乃尹知章所作。明朝劉績另撰有《管子補注》。書中除無墨家、名家學說外,關於儒家、道家、法家、兵家、陰陽家、雜家等言論,無所不有。也作「筦子」。
席不及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席不暇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淮南子》為漢淮南王劉安集門下食客所編寫的一本書,其中思想駁雜,世以為雜家之代表。內〈脩務〉一篇以聖人之「有為」駁難道家之「無為」,並提及孔子、墨子為「有為」之例證。孔子和墨子都是古代重要的思想家,分別為儒家與墨家的創立者。孔子為宣揚儒家的仁義思想,周遊列國長達十三年,到六十八歲時才返回祖國魯國。墨子是戰國時代魯人,主張消弭戰爭,平等互愛,由於戰國時期各國之間大大小小的征戰不斷,墨子於是奔走四方,說服各國君王放棄戰爭。他們汲汲於行道,以天下為己任,一生都為天下生民而到處奔走,所以才會有「孔子無黔突,墨子無煖席」之語。整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落腳處的煙囪...
持重老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持重」:#《史記.卷一○八.韓長孺列傳》1>御史大夫韓安國者,梁成安人也,後徙睢陽。嘗受《韓子》、雜家說於騶田生所。事梁孝王為中大夫。吳2>楚3>反時,孝王4>使安國5>及張羽6>為將,扞7>吳兵於東界。張羽力戰,安國持重,以故8>吳不能過梁。吳楚已破,安國、張羽名由此顯。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書.卷七三.韋賢傳》。 (2) 吳:指吳王劉濞(西元前215∼154),西漢沛縣人,高祖兄劉仲之子,漢立後封吳王。景帝為太子時誤殺其子,遂有怨懟,稱疾不朝。後景帝立,採晁錯之議削藩,劉濞遂與楚、趙等諸侯國反,後為周亞夫平定,敗走東越,為東越人所殺。 (3) 楚:指楚王劉戊(?∼西元前...
九流三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藏,由劉向為這些典籍分門別類,寫成《別錄》一書,而有了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等九流的分別。後來「三教」和「九流」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三教九流」,用來指宗教、學術的各種流派。後亦用於指社會上各種行業或各色人物。
以咽廢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因噎廢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呂氏春秋》一書為戰國時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各記所聞論述而成,種種異說雜陳於書中,為雜家之祖。〈蕩兵〉一篇主要論述用兵的重要,為辯駁墨家非攻之說而作。作者認為,父母若從不鞭打小孩,便無法禁止孩子的叛逆頑劣;國家若沒有刑罰,便無法禁止人民的相互衝突;天子若不行誅伐,便無法禁止諸侯之間的的暴力相向。所以一些必要的懲罰不應該廢除,只是在運用時必須有技巧。在用兵方面也是同樣的道理,聖明君王應擁有可除暴安良的軍隊,而非不需要軍隊。假使有人在吃飯時噎死,就禁止天下人飲食;有人在乘船時溺死,就禁止天下人乘船;都是很荒謬的事!那麼,有人因為曾有君王用兵喪失國家,就想...
戰國時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年)發展道家的無為而治。鄒衍(約前305年—前240年)的陰陽家提倡「五德終始說」。兼取各家學說的雜家,以《呂氏春秋》的帝王學為代表,還有喜歡引用歷史典故和寓言故事的小說家虞初、燕丹子,世稱「九流十家」。戰國時期的連年混戰使軍事理論和技術得到了很快的發展。《孫子兵法》、《鬼谷子》、《吳子兵法》就是這個時候出現的。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孔子英文關鍵字:Confucius 出處朱明珠/著。世界歷史,2000年出版,頁16。紅樹林出版社。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