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527 ms
共 6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紀伯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峻,也有詠歎調式的浪漫與抒情,為阿拉伯現代文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這套文集,正是這位阿拉伯文學巨星一生創作成就的總整理! 著作紀伯倫青年時代以創作小說為主,定居美國後逐漸轉為以寫散文詩為主。他的小說幾乎都用阿拉伯文寫成,有短篇小說集《草原新娘》、《叛逆的靈魂》和長篇小說《折斷的翅膀》等。散文有《音樂短章》,散文詩集有《淚與笑》、《暴風雨》,詩集有《行列聖歌》,以及《珍聞與趣談》、《與靈魂私語》等。他用英文寫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瘋人》。此後陸繼發表散文詩集《先驅者》、《先知》《沙與沫》、《人之子耶穌》、《先知園》、《流...
|
許地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文,關於教義本體俱有精深之評述,心服之餘,彌用自愧,遂捐棄故技,不敢復談此事矣。」 作品 許地山一生創作的文學作品多以閩、台、粵和東南亞、印度為背景,主要著作有《空山靈雨》、《綴網勞蛛》、《危巢墜筒》、《道學史》、《達衷集》、《印度文學》(1930年);譯著有《孟加拉民間故事》(1928年)、《二十夜問》、《太陽底下降》(1934年)、《世界名歌一百曲集》第一冊等。 逸聞 許地山素對婦女議題及中國服裝甚有研究,曾於來港後發表《近三百年來底中國女裝》論文,並曾在港舉行了一次名為《三百年來中國婦女衣服》的演講。當時張愛...
|
可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令人憤恨。《三國演義》第一四回:「吾正欲伐汝,汝卻反欲圖我,深為可恨!」《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生好漢名頭到今日弄壞,真是張天師吃鬼迷了,可恨!可恨!」
|
戴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前人之所未發者,時人則謂空說義理」可以無作,是固不知戴學者矣。」《章氏遺書‧書朱陸篇後》 著作戴震一生的著作主要在乾嘉樸學上,除了《尚書今古文考》、《春秋改元即位考》、《爾雅文字考》等等,思想方面的著作主要有《原善》、《孟子字義疏證》、〈法象論〉、〈讀孟子論性〉等篇。見吳臻《中國思想史概論》台北:鼎茂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96年10月。
|
柳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柳永(987~1053),原名三變,字景庄,後改名永,字耆卿,北宋著名詞人,與張先齊名,並稱張柳。柳永一生仕途坎坷,景祐元年賜進士出身,當時已年近半百,曾受屯田員外郎,又稱柳屯田。柳永一生大多流連在煙花柳巷之中,大部分的詞作也都誕生其間,晚年時窮困潦倒,喪葬事宜甚至是歌伎姊妹們集資處理。柳永的詞作優美、質地精良,流傳甚廣,代表作有《雨霖鈴》、《八聲甘州》,但其作品僅《樂章集》流傳至今。
|
他無長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身無長物」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德行》中記載東晉大將軍王恭的清廉儉樸。有一天王恭從會稽回來,王忱前去探望他。見他坐在一片竹席上,心想他剛從東方回來,一定有很多這種當地的特產,因此跟他要一條。王恭當下不置可否,等王忱走了以後,才將自己坐的這條竹席拿起來派人送去。沒有竹席可坐了,王恭只好坐在草墊上。王忱後來聽到這件事十分驚訝,對王恭說:「我是以為你有多的,所以才向你要。」王恭說:「您不了解我,我是作人無長物。」「長物」是指沒有多餘的物品,王恭一生清廉儉樸,即使做到大將軍仍然沒有多餘的物品可用。後世便用「身無長物」表示身邊沒有任何多餘的物品,比喻節儉或貧困。
|
泛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總論。[例]泛論屈原的一生,可以用忠君愛國、懷才不遇八個字加以形容。
|
吳沃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影響深遠,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專以揭露和譴責社會上的醜惡現象.絕意於仕途,故只能靠賣文為生。一生清貧,卒於1910年10月在上海逝世,終年45歲,死時身上僅餘四角小洋,其喪事也是由朋友代為籌措,其遺體先停放在閘北潭子灣廣肇山莊,一厝20年,直至1931年9月21日才火化,骨灰埋在大場廣肇山莊。 著作 他創作的小說有30多種,人稱“小說鉅子”,是清末譴責小說的傑出代表,與李伯元、劉鶚、曾樸合稱晚清四大小說家。其他著名的作品有《新石頭記》《恨海》《趼人十三種》等,《情變》是他最後一部小說。 評價 吳沃堯性格強毅而...
|
大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享有極高的名譽聲望。[例]諸葛亮足智多謀,一生盡忠為國,大名永傳後世。
|
桓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營,至戰後一年,一九四六年,被遣返台灣。這次戰火經驗,不僅在陳千武的左手臂上留下永遠的傷痕,同時也一生烙印在這個殖民地子民的心中。一九四六年六月,即吳濁流創刊(台灣文藝)之後兩個月,陳千武鑒於台灣新詩園地的缺乏,與中部作家詹冰、林亨泰等人創設「笠詩社」,發行同人雜誌(笠詩刊),為戰後本土詩社的先聲,至今仍在持續發刊中。一九七六年,陳千武創辦台中市文化中心,成為台灣各地文化中心的濫觴,該中心其後改稱<文英館>,改名後,陳千武仍然擔任館長,至一九八七年退休。退休至今,陳千武仍然創作不輟,履行著自己的寫作計劃,同時擔任靜宜大...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