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6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捨己為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公眾利益而犧牲自己。如:「如果人人都捨己為公,社會必會一團和氣。」
|
腹心之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侯相拜見亦稱為「朝」。
(3) 饋賂:音ㄎㄨㄟˋ ㄌㄨˋ,贈送財物。
(4) 豢:音ㄏㄨㄢˋ,以利益引誘、收買他人。
(5) 越:春秋時越國。春秋時諸侯國,姒姓。建都於會稽。曾占有今江蘇、浙江及山東的一部分,後滅於楚。
(6) 欲:期望、希求。
(7) 石田:不能耕種的田。比喻毫無用處的物品。
(8) 為沼:變成池沼,表示亡國。
(9) 泯:音ㄇ|ㄣˇ,消滅、滅亡。 ◎2《左傳.哀公六年》是歲也,有雲如眾赤烏,夾日以飛三日。楚子使問諸周大史,周大史曰:「其當王身乎!若禜1>之,可移於令尹、司馬。」王曰:「除腹心之疾,而寘諸股肱,何益?不穀不有大過,天其夭諸?有罪受罰,又焉移之?」...
|
漁人之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他人衝突矛盾中取得的利益。參見「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條。《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六:「他日可以在裡頭看景生情,得些漁人之利。」《隋唐演義》第五二回:「王世充殘忍褊隘之人,刻刻在那裡覬覦非望,以收漁人之利。」
|
朋比作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黨之爭激烈,唐憲宗深以為慮,因而詢問李絳,李絳說:「自古以來君主最忌諱的就是結黨營私的小人,他們是以利益為趨向,完全不顧忠義道德。而正直的君子,則盡忠職守,不圖其他的利益,所以常常被奸人所陷害。如同漢朝的名節正直之士,彼此同心而愛國,但是卻被那些宦官小人所憎恨,所以就製造了黨錮之禍,想要消滅這些正人君子。以私利為趨向的人,因為都同樣擁有個人的私心,經常互相勾結做壞事。而遵守正道的人,就會遭到小人設計陷害、毀謗,往往不得善終。小人總是經常奸計得逞,而正直忠貞之人卻總是無法戰勝,這樣的形勢,身為一國的君主,怎能不加以戒惕!」後來「朋比為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互相勾結做壞事。
|
濟人利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幫助他人,利益公眾。明.沈受先《三元記》第三齣:「一點仁心天地知,濟人利物孰能如。」《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吾意欲往震旦地方打一轉輪迴,遊戲他七八十年,做些濟人利物的事。」
|
偽造文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刑法上指圖利他人或自己、損害公眾或他人利益而假造文書、貨幣、公(私)印文、有價證券及棧(倉)單等。
|
公爾忘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了公事而忘了私人的利益。明.陸采《懷香記》第三七齣:「國爾忘家,公爾忘私,待國事太平,我家事自行停當。」也作「公而忘私」、「公耳忘私」。
|
賣國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損害國家利益而求取私利的人。《三國演義》第四一回:「快領兵入城,共殺賣國之賊!」《文明小史》第四四回:「千句話併一句話說,我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只要不像從前那位老中堂,擺在面上被人家罵什麼賣國賊,我就得了。」
|
利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爵祿和權柄。《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既有利權,又執民柄。」唐.元稹〈錢貨議狀〉:「又何必授之重柄,假以利權,徇彼之徼恩,成我之怨府。」
2.掌管財政之權。宋.魏泰《東軒筆錄》卷二:「晚年多病,乞解利權。」
3.泛指權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四回:「現在我們中國所用的全是墨西哥銀圓,利權外溢,莫此為甚!」
|
利弊參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益與弊害各占一半。如:「這件事情利弊參半,做與不做,都需要三思。」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