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疾速、靈巧。如:「敏捷」、「靈敏」。
2.聰慧。如:「聰敏」、「敏慧」。《論語.顏淵》:「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新唐書.卷九六.房玄齡傳》:「玄齡幼警敏,貫綜墳籍。」
勤奮、勤勉。《論語.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
才能。《國語.齊語》:「盡其四支之敏,以從事於田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單數的。與「偶」相對。如:「一、三、五……都是奇數。」
2.不順利、乖舛。《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以為李廣老,數奇。」唐.王維〈老將行〉:「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餘數、零頭。《聊齋志異.卷四.狐諧》:「行年二十有奇,尚不能掇一芹。」
1.特別、不尋常。如:「奇文」、「奇人奇事」、「稀奇古怪」、「奇貨可居」。《文選.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唐.杜荀鶴〈投李大夫〉詩:「自小癖於詩,篇篇恨不奇。」
2.出人意表、難以揣測。如:「奇計」、「奇謀怪略」。
3.善、美好。《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今日違情義,恐此事非奇。」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詩二首之二:「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驚異、視為特殊。《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獻帝西遷,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唐.杜光庭《虯髯客傳》:「文靜素奇其人,一旦聞有客善相,遽致使迎之。」
極、甚。《鏡花緣》第一二回:「小吃上完,方及正餚,菜既奇豐,碗亦奇大。」
特殊或奇險的事物。如:「出奇制勝」。《老子》第五七章:「以正治國,以奇用兵。」明.袁宏道〈袁中郎遊記.靈隱〉:「撮奇搜勝,物無遁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大而無水草、無人定居的積沙地帶。如:「大漠」、「沙漠」。唐.杜甫〈詠懷古跡〉詩五首之三:「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不關心或不相關的樣子。如:「漠視」、「漠不關心」。宋.王安石〈論陶冶人才〉:「學者亦漠然自以禮樂刑政為有司之事,而非己所當知也。」
參見「漠漠」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傾斜、不中正。如:「偏心」、「偏見」、「不偏不倚」。《書經.洪範》:「無偏無陂,遵王之義。」唐.白居易〈長恨歌〉:「雲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2.不周全的、片面的。《禮記.樂記》:「樂極則憂,禮粗則偏矣。」
3.不是中心地帶、荒僻的。如:「偏遠」、「偏僻」。晉.陶淵明〈飲酒詩〉二○首之五:「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4.深、多。唐.元稹〈酬竇校書二十韻〉:「音徽千里斷,魂夢兩情偏。」
1.傾於某一面的、不公平的。《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上》:「朕聞天不頗覆,地不偏載。」
2.表示故意跟外來要求相反的。如:「他要我去,我偏不去。」
3.表示出乎意料之外或與意願相反的。如:「屋漏偏遭連夜雨。」唐.無名氏〈伊川歌.第三〉:「可憐閨裡月,偏照漢家營。」
4.恰巧、正好。唐.皇甫冉〈曾東遊以詩寄之〉詩:「正是揚帆時,偏逢江上客。」
表示「吃過飯」的客套話。《紅樓夢》第一四回:「鳳姐纔吃飯,見他們來了,便笑道:『好長腿子,快上來罷!』寶玉道:『我們偏了。』」
姓。如漢代有偏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從高處往下看。如:「居高臨下」。《詩經.大雅.大明》:「上帝臨女,無貳爾心。」漢.鄭玄.箋:「臨,視也。」三國魏.阮籍〈詠懷〉詩一七首之六:「登高臨四野,北望青山阿。」
2.來到。如:「光臨」、「蒞臨」、「親臨」、「雙喜臨門」。《楚辭.屈原.遠遊》:「朝發軔於太儀兮,夕始臨乎於微閭。」
3.靠近、依傍。如:「臨窗而坐」、「臨門一腳」。《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先是文惠王初都咸陽,廣大宮室,南臨渭,北臨涇。」
4.面對、遇到。如:「臨陣磨槍」、「臨危不亂」。《論語.述而》:「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儒林外史》第三○回:「只為緣慳分淺,遇不著一個知己,所以對月傷懷,臨風灑淚!」
5.依著書畫範本摹仿。如:「臨碑」、「臨帖」。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七齣:「學生自會臨書,春香還勞把筆。」
6.統治。《書經.大禹謨》:「臨下以簡,御眾以寬。」《管子.八觀》:「置法出令,臨眾用民。」
7.照、照耀。《尸子.卷上.明堂》:「天高明,然後能燭臨萬物。」唐.杜甫〈春宿左省〉詩:「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8.給、加。唐.魏元同〈請吏部各擇寮屬疏〉:「臨之以利,以察其廉。」宋.歐陽修〈縱囚論〉:「及施恩德以臨之,可使變而為君子。」
將、正、當。如:「臨行」、「臨終」、「臨時抱佛腳」。《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列傳》:「臨死謂其父昆莫曰:『必以岑娶為太子,無令他人代之。』」唐.白居易〈長恨歌〉:「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1.《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兌(☱)下坤(☷)上,表在上臨下之義。
2.姓。如漢代有臨孝存。
至靈前弔唁。《左傳.宣公十二年》:「鄭人卜行成,不吉。卜臨于大宮,且巷出車,吉。」晉.杜預.注:「臨,哭也。」《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漢王聞之,袒而大哭。遂為義帝發喪,臨三日。」後泛指哀悼。漢.文帝〈遺詔〉:「今乃幸以天年,得復供養于高廟。朕之不明與,嘉之,其奚哀念之有?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臨三日,皆釋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論語.學而》:「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
2.居於、處於。如:「在任」、「在位」、「在職進修」。《易經.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
3.決定、依靠。如:「事在人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4.觀察。《書經.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記.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暖之節。」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我在聽音樂。」、「妹妹在唱歌。」
1.表示時間。如:「他喜歡在晚上看書。」
2.表示處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3.表示範疇。如:「在心理學方面的研究,他是個傑出的專家。」
1.居所、處所。《漢書.卷六.武帝紀》:「舉獨行之君子,徵詣行在所。」《遼史.卷三一.營衛志上》:「無日不營,無在不衛。」
2.姓。如晉代有在育。
分道揚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南史‧裴子野傳》:「蘭陵蕭琛言其評論可與《過秦》《王命》分路揚鑣。」 2.語譯鑣:馬口中所銜的鐵環;揚鑣:指驅馬前進。形容分路而行。比喻雙方才力相當,各有千秋。或比喻彼此志趣不同而各行其是。 3.故事內容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各奔東西、各奔前程、背道而馳。 相反詞志同道合、並行不悖、並駕齊驅。 5.例句他們倆原是社團中的正會長,後來因為理念不和而分道揚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之語音。
1.烹煮使可食。如:「煮熟」。《論語.鄉黨》:「君賜腥,必熟而薦之。」
2.農作物長成。《孟子.告子上》:「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唐.皮日休〈橡媼歎〉:「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蕪崗。」
1.技藝精巧的。如:「熟手」、「技藝純熟」。
2.常見的、認識的。如:「熟人」、「熟客」。
3.留有深刻印象的。如:「耳熟能詳」。
4.經常使用的。如:「熟字」、「熟語」。
5.豐收的。如:「熟年」。
6.經過加工煉製的。如:「熟鐵」、「熟藥」。北周.庾信〈仙山詩〉二首之二:「石軟如香飯,鉛銷似熟銀。」
1.深沉安穩。如:「熟睡」。
2.仔細、精詳。如:「熟察」、「熟讀」、「熟視」、「深思熟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威脅、強迫。如:「逼債」、「催逼」、「咄咄逼人」、「逼上梁山」。《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序》:「其家逼之,乃沒水而死。」
2.接近、迫近。如:「逼視」。宋.蘇洵〈心術論〉:「袒裼而案劍,則烏獲不敢逼。」清.袁枚〈祭妹文〉:「舊事填膺,思之棲梗。如影歷歷,逼取便逝。」
狹窄。《文選.曹植.七啟》:「於是人稠網密,地逼勢脅。」
非常。如:「逼真」、「逼肖」。
(一)之又音。
急流勇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代時,有一位修道之人陳希夷。一天遇到一位名叫錢若水的讀書人,覺得他仙風道骨,很適合出家修行,但不能決定是否要收為弟子,於是約他第二天再到華山來,請一名道行更高的老僧看看。錢若水依約前往,那位老僧仔細端詳他後,靜默不語,過一陣子,才用灰燼在地上寫下「做不得」三個字,然後緩緩說出一句話:「他是個能在急流中勇退的人。」老僧既然這麼說了,陳希夷就打消了留他修道的念頭。不久之後,錢若水科舉高中,做到樞密院使,一路平步青雲,仕途順遂。但他卻在四十歲時就辭官歸隱,應驗了當年老僧的話。後來「急流勇退」被用來比喻人於得意順遂時,及時隱退。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