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108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閱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知心學家大多認為閱讀解是複雜的認知歷程。蓋聶(Ellen D. Gagné)認為閱讀解的歷程包含四個階段:一是解碼(decoding),二是文字解(literal comprehension),三是推論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四是解監控(comprehension monitoring)。
  解碼意指將文字辨識出來,主要的解碼歷程是比對(matching)與轉錄(recoding)。比對是指見字形直接觸接字義,不必經過發音歷程;轉錄是指看見字形後必須透過字音的轉介而間接觸接字義。文字解包含字義觸接(lexical acces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沉積岩受沉積物來源變化、礦物顆粒大小,成分、結構發生改變,水流速度或搬運介質能量改變,以及沉積速率變化等因素影響,形成層面分開的不同層次。
貝氏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貝氏定1.1 定概述1.2 定應用1.2.1 吸毒者检测 貝氏定概述貝氏定是機率中的一个结果,通常,事件A在事件B(發生)的條件下的...
社會動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動態論(sociadynamic theory)社會動態論,又稱團體動態論(group dynamics theory),它從訓練團體、治療團體和工作團體中了解到人際和情緒的歷程,可用來解釋「一群人共享一個問題的共通點和發展一個共享的解決之道」的意義。這種「共享」的概念,正式文化形成重要條件。Schein(1985)曾以「共享」的動態觀,來分析個人在社會背景中的三種...
想自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治療名詞。是精神分析創始人佛洛伊德(S. Freud)所提出的人格結構之一。所謂想(Ideal)指個人所追求的一種自認有價值的目標,在一般情形下,此種目標是不易達成的。想自我是超我的一部份,是以認同的對象為典範,努力想去實現想,或去追求的自己形象。它被應用於舞蹈治療創造活動中的內容,使活動者藉著律動舞蹈的想像空間,得以抒發或滿足內心的想自我。
《Dance Therapy》1981、《張氏心學辭典》1992。
破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破壞論乃結構物受外加負載時,據以衡量結構物破壞與否之方法。對各種不同性質之材料,如脆性或延性材料、等向(isotropic)或非等向(anisotropic)材料等,皆有不同之破壞論可供選擇。而不同之負載形態,如靜負載、動負載、疲勞負載等,破壞論亦不同。
  配合破壞論的分析,吾人可據以進行結構物之設計,並先期預測其安全係數和使用壽命等。
索緒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為瑞士的語言學家,於一八八一至一八九一年在巴黎任教,獲得法國學術界的重視。後來又回到瑞士,於一九○六至一九一一年在日內瓦大學任教,並作一系列的講演,他的〔普通語言學教程〕(Cour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便是由學生編輯而成的演講稿(該書於1913年在巴黎出版)。索氏是印歐語言(Indo European Language)專家,在一八九○年所從事的語言研究,成就很大。尤其是他的研究採取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Emile Durkheim, 1858~l917)的研究法,重視社會事實,即把語言...
固體廢棄物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廢棄物係泛指人類社會活動過程所產生的無用(useless)、不要(unwanted),或丟棄(discarded)的物質,包括氣態、液態及固態。固體廢棄物指固態或需與固態廢棄物併同收集、清運及處之廢棄物,舉凡垃圾、燃燒餘渣、汙泥、糞尿、廢油、廢酸、廢鹼、動物屍體及其他汙物或無用之物均屬固體廢棄物。若不加以妥當處會造成病媒孳生,引發傳染病、汙染環境、破壞自然生態。
  廢棄物處係指應用物、化學、生物處等方法,將廢棄物在自然循環之環境中,加以迅速、有效、無害的分解處,以達無害化、安定化、減量化及資源化之具體目標。有效的固體廢棄物處須經分類、回收有用資源、儲存、收集、清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事物的道。《周書.卷四.明帝紀》:「天地有窮已,五常有推移,人安得長在,是以生而有死者,物之必然。」唐.杜甫〈曲江〉詩二首之一:「細推物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
成人學習動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人學習動機論係用以解釋成人參與學習動機的一組有關的假說或假設。為解釋成人參與學習的由,有不少的學者曾致力於此一現象的解釋,而建立起論或模式,亦有若干學者將這些論視為參與論(theories of participation)。目前已發展出來較重要的成人學習動機論,計有:(1)米勒(H. Miller)的勢力場分析模式(force-field analysis model);(2)魯班遜(K. Rubenson)的期待價量典範(expectancy-valence paradigm);(3)布謝爾(R.W. Boshier)的一致模式(congruence model);(4)...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