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反抗權威疾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的方式,及是幫助這類疾患學生的線索。 診斷症狀以下症狀可能會出現於診斷為反抗權威疾患的兒童與青少年身上。一種否定、敵意與反抗行為模式持續至少六個月,期間有四個(或更多)以下列舉的舉止。(註1)1.經常發怒。2.經常與成人爭執。3.經常公然蔑視或拒絕順從成人的要求或規定。4.經常故意惹人生氣。5.經常為了他自己的錯誤注意:每個標準只有在該行為發生頻率,乃相對高於那些同年齡與發展標準的群體時才成立。 對教師的建議注意學生願意順從與合作的時刻──即使是很小的訊息。人類並非生來就會反抗,當他們生活失去力量時,為了滿足需求,他們...
鬆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將繩索解開。[例]當警察尋獲人質時,立刻將他身上的繩索鬆綁。
家庭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本的單位,也是個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場所,是一切教育中的根本教育。在原始社會中所有教育的責任都落在家庭身上,到了中世紀學校教育的興起,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共同負起孩子的教育責任。雖然學校教育具有集體教學的方便性,也有專業人員進行有系統的教學,但是仍無法取代家庭教育的功能。基本上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於增進家庭和諧、培養子女健全人格、強化社會倫理道德等多項功能。所以家庭教育對於個人學習、人格成長與社會進度,皆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隨著社會變遷和科技發展,家庭結構及功能逐漸改變。尤其台灣社會目前正面臨少子化、資訊化及都市化的衝擊,帶...
麗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蟲的卵和吸取雛鳥的血。(註1)3. 麗蠅幾乎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牠的蹤跡,許多麗蠅會產卵在動物和人的身上,所以也會傳播疾病。通常棲居在植物上或屍體上,也會徘徊在熟食和生食上。(註2) 種類(註2)1. 羊麗蠅:會產卵在綿羊毛上,幼蟲還會鑽入綿羊的肌肉內。2. 亮頭藍麗蠅:是相當常見的藍麗蠅種類,幼蟲主要是在糞便、腐肉中生長。3. 大麗蠅:是城市鄉鎮中最常出現的種類,幼蟲會在鴿子、老鼠等屍體上生長。4. 藍麗蠅:這是鄉間較為普遍的種類,雌蟲的一生可以產下數百枚卵。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麗蠅英文關鍵字: Blow flies ...
雲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女子盤捲如雲的髮髻。[例]這套旗袍,穿在盤著雲髻的模特兒身上,非常典雅。
被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睡覺時蓋在身上的寢具。一般以棉絮縫在布內,外加被套。也稱為「棉被」。
明珠生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質聰敏,性情敦厚,將來也一定能繼承家業,光耀門楣。沒想到這麼一對寶貴的珍珠,竟然會是出自你這個老蚌的身上,實在是太珍貴了!」因為當時韋端的年紀已大,所以孔融就用老蚌來比喻他,又用珍珠來比喻兩個優秀的兒子。「老蚌生珠」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書言故事.子孫類》:「言人父子俱美,曰老蚌生珠。」說的正是此事。後來「老蚌生珠」意義,多僅用以比喻老年得子。
一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豹子身上的一個斑點。語本《晉書.卷八○.王羲之傳》:「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班。」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老殘遊記二編》第二回:「他又好修飾,儜瞧他這屋子,就可略見一斑了。」
空囊如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李甲拋棄,抱著百寶箱自沉江中的故事。典源這裡節錄的段落是:監生李甲自從和杜十娘認識之後,一年多來,身上的錢已經花的差不多,杜媽媽拿不到好處於是動起趕走李甲的念頭。杜十娘早就想要從良將終身託付給李甲,於是和杜媽媽拍掌約定,只要李甲十天之內拿得出三百兩銀子,就讓杜十娘跟李甲走。當天晚上,杜十娘就和李甲商量,李甲說:「我並不是沒有這個心,但是教坊落籍沒有千兩銀子是不可能。我現在身上一點都沒有,該怎麼辦?」這裡就用「囊空如洗」形容窮到極點,身上連一個錢也沒有。
惱羞變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太歲去,合他結起仇來?」安老爺道:「他父親合那人,是個親臨上司,屬員怎生敢去合他結仇?就為了這姑娘身上的事。」說著又寫了兩句,指道:「便是這等一個情節。無奈他父親又是個明道理、尚氣節的人,不同那趨炎附勢1>的世俗庸流2>。見他那上司平日如此如此,更兼他那位賢郎3>又是如此如此,任他那上司的百般牢籠4>,這事他絕不吐口5>應許。那一個老羞成怒,就假公濟私6>,把他參革,拿問在監,因此一口暗氣而亡。那姑娘既痛他父親的含冤,更痛那冤由自己而起,這便是他誓死報仇的根子。」 〔注解〕 (1) 趨炎附勢:比喻依附權勢。見「趨炎附勢」。 (2) 庸流:平庸無能的人。 (3) 賢郎:對他人兒子的敬稱。...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