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6 ms
共 10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義方之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導做人處世的道理。漢.蔡邕〈司徒袁公夫人馬氏碑〉:「義方之訓,如川之流,俾我小子,蒙昧以彪。」
|
坐而論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大臣隨侍帝王講論政事。《周禮.冬官.考工記》:「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抱朴子.內篇.明本》:「又坐而論道,謂之三公。國之有道,貧賤者恥焉。」後指空談大道理而不實踐。《晉書.卷五五.夏侯湛傳》:「卿士常伯,被朱佩紫,耀金帶白,坐而論道者,又充路盈寢,黃幄玉階之內,飽其尺牘矣。」
|
物盛則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物極必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文子》一書作者文子,據傳為春秋時晉國人,大約和孔子同一時代,為老子弟子。《文子.九守》中講述:天地運行的自然法則發展到極限,就會朝相反的另一方轉化,過於自滿則會招致損害,像日月盈虧一樣,是不變的道理。古代聖明的天子待人謙沖和善不敢自滿,像容納百川匯注的谿谷,接受來自各方的批評及建言,功業和德行才能不衰退,這就是天道。另外在《文子.上禮》亦有相同的說法:天地萬物循環的道理發展到了極限,就會朝相反的方向轉化,過分盈滿就會有所損害。後來「物極必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物發展到極點,必然會轉向發展。
|
葉落知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葉知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淮南子》是漢淮南王劉安集門下食客所編寫的一本書,內容多為道家思想,並雜揉先秦各家的學說,世為雜家之代表。其中〈說山〉一篇裡,有一段說明事物可由近觀遠、以小看大的道理,例如只要嚐一口鍋裡的肉,就可以知道整鍋的味道如何;懸掛羽毛和木炭,就可以看出空氣中濕度高低變化;看見一片葉子落下,可以推知秋天已經來臨,一年快到了盡頭;看到瓶裡的水結冰,就知道天氣有多麼寒冷。後來「一葉知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由細微的徵兆,可推知事物的演變和趨勢。
|
涎皮賴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罵人無賴、不知羞恥。《紅樓夢》第三○回:「一天大似一天的,還這麼涎皮賴臉的,連個道理也不知道。」《官話指南.卷一.應對須知》:「他來過幾回,我總沒大理他,他還涎皮賴臉的儘自來。」也作「涎皮涎臉」、「涎臉涎皮」。
|
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禮記》篇名。相傳為曾子所撰,論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宋朱熹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合稱為「四書」[例] 《大學》的內容,說明了古人修德進業的過程。
|
東方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曾經鼓起三寸不爛金舌大肆反對﹐但武帝雖然對東方朔舌燦蓮花的辯論聽的入神﹐然而只是認為東方朔說的很有道理﹐將東方朔任命為太中太夫(司掌議論的官)並賜黃金百兩作為褒賞﹐卻沒有停止上林苑的造營。武帝的姑母館陶長公主年近六十﹐卻寵愛一個叫做董偃的少年﹐要武帝厚遇董偃。東方朔便在武帝將要招董偃入殿之時批判道﹕『聖上為何將這種不循正道的人物招入正殿﹖』而武帝也順從了東方朔的意見﹐以後逐漸不再讓董偃接近﹐但是東方朔畢竟只被當作有趣的宮廷滑稽﹐而不能擔任重職。知道沒有出世的希望而終於達觀的東方朔逐漸傍若無人﹐出人意外的奇行也越來越醒目...
|
納善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怒楚國,真打起來一定贏不了。就算贏了,也不是件光榮的事,反而自取其辱,不如退兵吧!」欒書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因此決定撤軍。這種能接受部屬提出好意見的處事態度,在《左傳.成公八年》就提到說,晉軍得以屢獲戰功,多在於欒書能聽從知莊子等三人的建議,另如能擄獲沈國國君揖初也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因此對於欒書攻打沈國獲勝的這件事,就有君子評論說:「從善如流,宜哉!」意思是說聽從好的、正確的意見,是最適當的行為。典源又見《左傳.昭公十三年》。「從善如流」的故事在此處則是表述楚國的公子比不得民心,也不像齊桓公那樣重用人才,聽從正確的意見,因此無法得到王位。後來,「從善如流」被用來比喻樂於接受別人好的意見。
|
頓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腳跺地。唐.韓愈〈送窮文〉:「五鬼相與張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頓腳,失笑相顧。」《鏡花緣》第二○回:「老朽向在丁零之北,見一長人,臥在地下,其高如山,頓腳成谷,橫身塞川,其長萬餘里。」《文明小史》第四回:「問問這個道理,倘若不還他們道理,他們就要上控。柳知府急的頓腳。」
|
盛極必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興隆強盛到極點,就會衰落破敗下來。如:「由歷史的發展情況來看,得知盛極必衰,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