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2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逃走、逃亡。《說文解字.辵部》:「逋,亡也。」《左傳.僖公十五年》:「六年其逋,逃歸其國而棄其家。」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滇遊日記十三》:「訊其來何以故?曰:『悉檀長老命來候相公者。』余知僕逋。」
|
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一種似劍而小的兵器。《漢書.卷七六.韓延壽傳》:「延壽又取官銅物,候月蝕鑄作刀劍鉤鐔。」
|
堂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官吏辦事的大堂。《漢書.卷六七.胡建傳》:「監御史與護軍諸校列坐堂皇上。」
|
同甘共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歡樂,共患難。《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彥章以步軍十萬人攻楊劉城,李周盡力拒守,每與士卒同甘共苦,故能得軍心,效死勿去。」也作「分甘共苦」、「同甘同苦」。
|
萌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孳生、始生。《國語.越語下》:「逆節萌生。天地未形,而先為之征,其事是以不成,雜受其刑。」《漢書.卷七二.王吉傳》:「詐偽萌生,刑罰亡極。」
|
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握、持。如:「搦管」。《三國魏.曹植.幽思賦》:「搦素筆而慷慨,揚大雅之哀吟。」《董西廂》卷二:「緊搦著鐵棒。」
3.撫、摩。《文選.班固.答賓戲》:「當此之時,搦朽磨鈍,鈆刀皆能一斷。」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九.盜俠》:「乃舉手搦腦後,五丸墜地焉。」
5.捕捉。《北齊書.卷一五.厙狄干傳》:「士文聞之,令人捕搦,捶楚盈前,而哭者彌甚。」《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五.李陵變文》:「四面圍之,一時搦取。」
|
報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報恩。《漢書.卷六四上.朱買臣傳》:「悉召見故人與飲食諸嘗有恩者,皆報復焉。」
5.應對。《北史.卷二九.蕭寶夤傳》:「門庭賓客若市,而書記相尋,寶夤接對報復,不失其理。」
|
合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協力、共同出力。《後漢書.卷四七.班超傳》:「今可遣使招慰,與共合力。」
|
同心同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一心意,同一信念。指思想、行動一致。《書經.泰誓中》:「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金史.卷二.太祖本紀》:「朕得天下,皆我君臣同心同德以成大功。」也作「同德同心」。
|
小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人才華不高,才能不大。相對於大器而言。《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朱勃小器速成,智盡此耳。」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