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唐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失禮,冒昧的舉動。宋.無名氏《李師師外傳》:「兒性好靜坐,唐突勿。」清.洪昇《長生殿》第四齣:「這等說,倒是寡人唐突了。」也作「搪突」。
疲於奔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予。 (3) 讒慝貪惏:邪惡貪婪。慝,音ㄊㄜˋ,邪惡。惏,音ㄌㄢˊ,同「婪」。 (4) 不辜:無的人。 (5) 罷:通「疲」,音ㄆ|ˊ。勞乏、困倦。 ◎2《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子反與子靈爭夏姬,而雍害其事,子靈奔晉,晉人與之邢,以為謀主,扞禦北狄,通吳於晉,教吳叛楚,教之乘車、射御、驅侵,使其子狐庸為吳行人焉。吳於是伐巢,取駕,克棘,入州來,楚罷於奔命,至今為患,則子靈之為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離開、跑走。如:「逃跑」、「逃走」、「畏潛逃」。《後漢書.卷七九.儒林傳下.謝該傳》:「猥使良才抱樸而逃」。
通權達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臣大司馬漢中王。臣伏自三省1>,受國厚恩,荷任2>一方,陳力未效,所獲已過,不宜復忝3>高位以重謗。群寮4>見逼,迫臣以義。臣退惟寇賊不梟5>,國難未已,宗廟傾危,社稷將墜,成臣憂責碎首之負。若應權通變,以寧靖6>聖朝,雖赴水火,所不得辭,敢慮常宜,以防後悔。輒順眾議,拜受印璽,以崇國威。仰惟爵號,位高寵厚,俯思報效,憂深責重,驚怖累息,如臨于谷。盡力輸誠,獎厲六師,率齊群義,應天順時,撲討凶逆,以寧社稷,以報萬分。謹拜章因驛上還所假左將軍、宜城亭侯印綬。」於是還治成都。拔魏延為都督,鎮漢中。時關羽攻曹公將曹仁,禽于禁於樊。俄而孫權襲殺羽,取荊州。 〔注解〕 (1) 三省:本指以三事省...
洗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基督教及天主教的入教禮。原意為藉著受祝福後的聖水,洗去人的原。各教派的洗禮儀式和禮儀不盡相同。行禮時,施洗禮者口誦規定的禮文,有的將受洗者的全身或半身浸入水中,有的在受洗者的額上灑水或滴水,以表示淨洗。[例]她昨天接受洗禮,正式成為基督教徒。
虛張聲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虛張形勢注音︰ㄒㄩ ㄓㄤ ㄒ|ㄥˊ ㄕˋ漢語拼音︰xū zhāng xíng shì釋義︰故意誇大軍容氣勢。猶「虛張聲勢」。見「虛張聲勢」條。 01.宋.晁補之〈上皇帝安南言〉:「請以大軍當其衝,虛張形勢以疑賊,而陰擇精兵為三四,間道絕徑,或薄其左,或突其右,設奇取之,兵法所謂攻其所不守也。」 參考詞語︰虛作聲勢注音︰ㄒㄩ ㄗㄨㄛˋ ㄕㄥ ㄕˋ漢語拼音︰xū zuò shēng shì釋義︰猶「虛張聲勢」。見「虛張聲勢」條。 01.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卷一八.雜記》:「北方士夫淳朴有古風,不虛作聲勢。」 參考詞語︰偽張聲勢注音︰ㄨㄟˋ ㄓㄤ ㄕㄥ ㄕˋ漢語拼音︰wèi zh...
明知故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知而故犯注音︰ㄓ ㄦˊ ㄍㄨˋ ㄈㄢˋ漢語拼音︰zhī ér gù fàn釋義︰即「明知故犯」。見「明知故犯」條。 01.宋.陳世崇《隨隱漫錄.卷一》:「蓋不識好惡,如童稚,如醉人,雖有可赦;若知而故犯,王法不可免也。」(源) 02.《五燈會元.卷一五.德山志先禪師》:「曰:『為甚麼如此?』師曰:『知而故犯。』」 參考詞語︰明知明犯注音︰ㄇ|ㄥˊ ㄓ ㄇ|ㄥˊ ㄈㄢˋ漢語拼音︰míng zhī míng fàn釋義︰即「明知故犯」。見「明知故犯」條。 01.宋.倪思《經鉏堂雜志.卷一.林希》:「名節一壞,遺臭後世,明知而明犯之。甚矣,官職之能壞人也!」
不動聲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不發聲色注音︰ㄅㄨˋ ㄈㄚ ㄕㄥ ㄙㄜˋ漢語拼音︰bù fā shēng sè釋義︰猶「不動聲色」。見「不動聲色」條。 01.唐.韓愈〈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許國公贈太尉韓公神道碑銘〉:「其殺人,不發聲色。問法何如,不自為輕重,故無敢犯者。」(源) 參考詞語︰不動聲氣注音︰ㄅㄨˋ ㄉㄨㄥˋ ㄕㄥ ㄑ|ˋ漢語拼音︰bù dòng shēng qì釋義︰猶「不動聲色」。見「不動聲色」條。 01.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至於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氣,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 參考詞語︰聲色不動注音︰ㄕㄥ ㄙㄜˋ ㄅㄨˋ ㄉㄨㄥˋ漢語拼音︰shēng sè b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時刑罰連及人的家屬親人。《書經.泰誓上》:「人以族,官人以世。」漢.孔安國.傳:「一人有,刑及父母兄弟妻子。」
腦滿腸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腸肥腦滿注音︰ㄔㄤˊ ㄈㄟˊ ㄋㄠˇ ㄇㄢˇ漢語拼音︰cháng féi nǎo mǎn釋義︰即「腦滿腸肥」。見「腦滿腸肥」條。 01.《北齊書.卷一二.武成十二王列傳.琅邪王儼》:「琅邪王年少,腸肥腦滿,輕為舉措,長大自不復然,願寬其。」(源) 02.清.周亮工〈與黎媿曾〉書:「滋味雖薄,氣骨轉徹,正未易與腸肥腦滿人道也。」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