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兵連禍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g lián zhòng jié釋義︰猶「兵連禍結」。見「兵連禍結」條。
01.《三國志.卷八.魏書.二公孫陶四張傳.陶謙》裴松之注引《吳書》:「雖悔往者之迷謬,思奉教於今日,然兵連眾結,鋒鏑布野,恐一朝解散,夕見係虜,是以阻兵屯據,欲止而不敢散也。」
|
同歸殊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天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生的資質、稟賦。《三國志.卷二.魏書.文帝紀.評曰》:「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三國演義》第四回:「而帝天資輕佻,威儀不恪,居喪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
|
觀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靜觀事變,以待決定。《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魏王恐,使人止晉鄙留軍壁鄴,名為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
|
道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路不拾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路不拾遺」原作「道不拾遺」。商鞅原本是衛國的貴族,喜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痤。後公叔痤死,魏王不用,於是逃亡至秦國,得到秦孝公賞識,用為秦國宰相。商鞅治理秦國,實行變法,施行法令極其澈底,一切公正無私。懲治犯罪之人,不避強權貴族;獎賞有功者,也不會偏袒親信。即使是太子犯法,也處罰其老師,施以黥劓之刑。新法施行一年後,路上有別人遺失的物品,大家都不會把它撿起來據為己有,人民對於不應得的東西,也不會任意地攫取,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在軍政方面,國家軍備也顯得十分強大,諸侯各國因此都很畏懼秦國。後來「路不拾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社會風氣良好...
|
貌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容貌醜陋。《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表以粲貌寢而體弱通侻,不甚重也。」也作「貌侵」。
|
退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退。《三國志.卷四.魏書.三少帝紀.齊王芳紀》「以顏淵配」句下裴松之注引習鑿齒《漢晉春秋》:「當今宜捐淮、漢以南,退卻避之。」
|
啟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陳述事情。《三國志.卷六.魏書.董二袁劉傳.董卓》:「召呼三臺尚書以下自詣卓府啟事。」《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指示賈宅人員何處退?何處跪?何處進膳?何處啟事?種種儀注不一。」
|
飄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飄搖動蕩。《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崔毛徐何刑鮑司馬傳.鮑勛》:「往年龍舟飄蕩,隔在南岸,聖躬蹈危,臣下破膽。」
|
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紅色的。同「茜」。《三國志.卷三○.魏書.東夷傳》:「蒨絳五十匹,紺青五十匹,答汝所獻貢直。」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詩六○首之七:「寒食花枝插滿頭,蒨裙青袂幾扁舟。」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