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37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七上八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宋鄆州人,字欽之,傅立子。仁宗慶曆二年進士。嘉祐末為監察御史。熙寧時言新法不便,忤王安石,除權鹽鐵使,出為河北轉運使,改知江寧府,徙知許州、河陽、徐州。哲宗嗣立,召除秘書少監兼侍講,累遷吏部尚書兼侍讀。元祐四年,拜中書侍郎。卒諡獻簡。 (2) 貢父:劉攽(西元1023∼1089),北宋臨江人,字貢父,號公非,劉敞弟。仁宗慶曆六年進士。歷州縣官二十年,入為國子監直講,遷館閣校勘。神宗熙寧初同知太常禮院,以反對新法出知曹州。哲宗元祐中召拜中書舍人。博覽群書,精於史學,助司馬光修《資治通鑑》,專治漢史部分。 (3) 臺章:臺,對人尊稱的敬辭。章,寫文章。 (4) 三平二滿:平平淡淡、過得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製作。如:「製造」、「釀造」、「仿造」。
2.建設、建築。如:「建造」、「營造」、「造船」、「造屋」。
3.創建、創製。如:「創造」、「締造」、「蔡倫造紙」。
4.虛構。如:「造謠」、「捏造」。
5.至、到達。如:「登峰造極」、「造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明日造朝。」
6.給予生命。如:「再造之恩」、「恩同再造」。
7.培養。如:「造就」、「可造之才」。
1.成就。如:「造詣」。《詩經.大雅.思齊》:「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左傳.成公十三年》:「秦師克還無害,則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2.對立的兩方。如訴訟時原告與被告稱為「兩造」。《書經.呂刑》:「兩造具備,師聽五辭。」《文選.潘岳.馬汧督誄》:「兩造未具,儲隸蓋鮮。」
3.時代、時期。如:「滿清末造」。《儀禮.士冠禮》:「公侯之有冠禮也,夏之末造也。」
4.術數用語。命相家稱人的生辰八字為「造」。如:「坤造」、「乾造」。明.沈受先《三元記》第二五齣:「請問小姐貴造?」《聊齋志異.卷九.邵臨淄》:「有術士推其造,決其必受官刑。」
5.姓。如周代有造父。
1.急遽、倉促、突然。通「猝」。《禮記.玉藻》:「造受命於君前,則書於笏。」
2.開始。《書經.伊訓》:「造攻自鳴條,朕哉自亳。」
1.(一)[動]5.之又音。
2.納。《禮記.喪大記》:「君設大盤造冰焉,大夫設夷盤造冰焉。」
(一)[名]1.之又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織布機或編織物上的直線,稱為「經」。《說文解字.糸部》:「經,織從絲。」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經正而後緯成。」
2.連接地球南、北兩極的假想直線。如:「東經」、「西經」。
3.人體的脈絡。如:「經脈」、「經絡」。
4.常道。如:「天經地義」、「離經叛道」。《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莊子.養生主》:「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
5.有特殊價值,被尊為典範的著作。如:四書、五經、十三經。《荀子.勸學》:「始乎誦經,終乎讀禮。」
6.中國圖書目錄四部分類之一。即經、子、史、集的「經」,指儒家典籍及小學方面的書。
7.闡揚宗教教義的典籍。如:佛經、《聖經》、《可蘭經》。
8.專講某種事物或技藝的文章、著作。如:《水經》、《茶經》、《馬經》、《山海經》。
9.女性月經的簡稱。如:「經期」、「停經」、「閉經」。
10. 數目字。古代以十億為兆,十兆為經。見《太平御覽.卷七五○.工藝部.數》。
11. 姓。如晉代有經曠。
1.劃分、度量。《周禮.天官.冢宰》:「體國經野。」《淮南子.要略》:「經山陵之形,區川谷之居。」
2.從事、謀劃。如:「經商」、「慘澹經營」。
3.治理、管理。如:「經世濟民」。《周禮.天官.大宰》:「以經邦國,以治官府。」
4.歷、過。如:「身經百戰」、「飽經憂患」、「經年累月」。唐.李商隱〈籌筆驛〉詩:「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5.承受、忍受。如:「經得起挫折的考驗。」
6.縊、上吊。《論語.憲問》:「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史記.卷八二.田單傳》:「遂經其頸於樹枝,自奮絕脰而死。」
平常、尋常。如:「荒誕不經」。《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所忠視其書不經,疑其妄書。」
恆常、時常。如:「他經常頭痛。」《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於足下,何從便得之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之又音。
1.漬、泡在液體中。如:「浸泡」、「浸漬」。
2.滲透。《淮南子.原道》:「上漏下濕,潤浸北房。」唐.楊烱〈送豐城王少府〉詩:「離亭隱喬樹,溝水浸平沙。」
漸漸、逐漸。如:「浸漸」。《後漢書.卷八八.西域傳》:「雖有降首,曾莫懲革,自此浸以疏慢矣。」《金史.卷八三.張浩傳》:「其後奢用浸廣,蓋汝霖有以導之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浸漬。《說文解字.水部》:「淫,浸淫隨理也。」漢.劉熙《釋名.釋言語》:「淫,浸也。浸淫旁入之言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善防者水淫之。」漢.鄭玄.注:「謂水淤泥土留著,助之為厚。」
2.沉溺。《書經.大禹謨》:「罔遊于逸,罔淫于樂。」《莊子.在宥》:「而且說明邪?是淫於色也;說聰邪?是淫於聲也。」
3.迷惑。《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4.通姦。《左傳.宣公四年》:「(鬭伯比)從其母畜於䢵,淫於䢵子之女,生子文焉。」《隋書.卷七四.酷吏列傳.燕榮》:「榮每巡省管內,聞官人及百姓妻女有美色,輒舍其室而淫之。」
1.大。《爾雅.釋詁上》:「淫,大也。」《詩經.周頌.有客》:「既有淫威,降福孔夷。」漢.毛亨.傳:「淫,大。」
2.浮濫、過度、不恰當。如:「淫辭」、「淫濫」。《管子.君臣下》:「禁淫務,勸農功。」《禮記.曲禮下》:「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
3.邪惡不正的。如:「淫聲」、「淫邪」。《書經.洪範》:「凡厥庶民,無有淫朋。」
4.貪色、放蕩的。如:「淫夫淫婦」。《晉書.卷三○.刑法志》:「今盜者竊人之財,淫者好人之色。」
5.久而不止的。通「霪」。《左傳.莊公十一年》:「天作淫雨,害於粢盛,若之何不弔?」
不正常的性關係。如:「賣淫」、「行淫」。
過度的。《書經.召誥》:「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安置。《楚辭.屈原.九章.懷沙》:「萬民之生,各有所錯兮!」
2.廢棄。《論語.顏淵》:「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荀子.天論》:「故錯人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
3.停止。《史記.卷七○.張儀傳》:「子何不少委焉以為衍功,則秦魏之交可錯矣。」漢.王充《論衡.儒增》:「能使刑錯不用,則能使兵寢不施。」
4.施行。《易經.序卦》:「禮義有所錯。」《禮記.仲尼燕居》:「君子明於禮樂,舉而錯之而已。」
1.磨刀石。《詩經.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為錯。」漢.毛亨.傳:「錯,石也,可以琢玉。」
2.姓。如周時宋國有錯君。
1.相互交錯。《詩經.小雅.楚茨》:「為賓為客,獻酬交錯。」《楚辭.屈原.九歌.國殤》:「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2.岔開。如:「錯車」。
3.鑲嵌,繪繡花紋。《國語.晉語八》:「唯其功庸少也,而能金玉其車,文錯其服。」《史記.卷四三.趙世家》:「翦髮文身,錯臂左衽,甌越之民也。」
1.不對的。如:「錯字」。
2.壞的。如:「他們的交情不錯。」
錯誤。唐.杜甫〈堂成〉詩:「旁人錯比揚雄宅,懶惰無心作解嘲。」
張牙舞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張揚作勢,猖狂凶惡的樣子。[例]她發脾氣時一張牙舞爪的姿態,令人避之唯恐不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迎接。《書經.顧命》:「以二干戈,虎賁百人,逆子釗於南門之外。」宋.蘇軾〈留侯論〉:「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逆。」
2.接受。《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有司逆命,公之使速殺之。」
3.違背、不順從。如:「忤逆」、「忠言逆耳」。《孟子.離婁上》:「順天者存,逆天者亡。」宋.歐陽修〈縱囚論〉:「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
4.抗拒、抵抗。《戰國策.齊策三》:「恐秦兼天下而臣其君,故專兵一志於逆秦。」
1.不順的。如:「逆境」。
2.倒出的。如:「批其逆鱗」。
1.反、倒。如:「倒行逆施」、「反向逆行」。唐.杜甫〈復愁〉詩一二首之一:「野鶻翻窺草,村船逆上溪。」
2.預先。如:「逆料」。三國蜀.諸葛亮〈聞孫權破曹休魏兵東下關中虛弱上言〉:「凡事如是,難可逆見。」
背叛者。如:「討逆」。晉.劉琨〈與石勒書〉:「得主則為義兵,附逆則為賊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病。如:「隱疾」、「夙疾」、「痼疾」、「積勞成疾」。《論語.為政》:「父母唯其疾之憂。」《史記.卷六八.商君傳》:「苦言,藥也;甘言,疾也。」
2.痛苦。如:「民間疾苦」。《管子.小問》:「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1.生病。《孟子.公孫丑下》:「昔者疾,今日癒。」
2.憂、患。《論語.衛靈公》:「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諸子》:「君子之處世,疾名德之不章。」
3.憎恨。《孟子.梁惠王上》:「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漢.王充《論衡.自紀》:「充既疾俗情,作譏俗之書。」
快速、猛烈。如:「疾風知勁草」。唐.孟郊〈登科後〉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宋.孫光憲〈謁金門.留不得〉詞:「輕別離,甘拋擲,江上滿帆風疾。」
急速、猛烈。如:「疾馳」、「大聲疾呼」。《戰國策.趙策四》:「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
過河拆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弊的情 況。他暗暗下了決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權,一定要促使朝廷廢除這 種制度。 後來,他升任相當於宰相的中書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順帝,請 求廢除科舉制度。中國科舉制度隋唐以來已實行了七百多年,要廢 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大師伯顏表 示支持,但反對的很多。 有位禦史堅決反對廢除科舉制度,他請求順帝治徹裏帖木耳的 罪。不料順帝雖然很昏庸,但對廢除科舉制度倒是贊成的。因此不僅 不支持那位禦史,反而把他貶到外地去當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廢 除科舉制度的詔書,準備頒發下去。 書還未下達,地位略低於平章的...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