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張愛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50年夏,張愛玲曾經參加上海文藝代表團到蘇北農村參加土改兩個月時間,但是由於無法寫出政府要求的「歌頌土改」的作品,頗感困惑。她感到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格格不入,加之與胡蘭成的關係,面臨政治方面的壓力,於是在1952年7月,聲稱「繼續因戰事而中斷的學業」,隻身離開中國大陸,遷居到香港[6]。張愛玲在香港期間,任職於美國新聞處(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Service)。開始創作小說《秧歌》與《赤地之戀》,小說的故事背景是「土改」時期。由於作品與當時中共的主流格調不合,被作為「毒草」而批判。在大陸文學...
|
順天應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應天理和民心。唐.陳子昂〈諫政理書〉:「逮周文武創業,順天應人,誠信忠厚,加於百姓,德澤休泰,興乎頌聲。」也作「順人應天」、「應天順民」、「應天順人」。
|
遵養時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暫時退隱,以等待時機。《詩經.周頌.酌》:「於鑠王師,遵養時晦。」《舊五代史.卷二七.唐書.莊宗本紀一》:「大人當遵養時晦,以待其衰,何事輕為沮喪!」也作「遵時養晦」。
|
熟視無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經常看見的東西像沒看見一樣。語本晉.劉伶〈酒德頌〉:「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泰山之形。」比喻對眼前的事物漠不關心。宋.林正大〈沁園春.大人先生〉詞:「靜聽無聞,熟視無睹,以醉為鄉樂性真。」
|
國立崇實高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及陸續來台的泰滇緬區及中部當地學生,亦分發或考入本校,師生住校,真如校歌所謂「四海俊彥集一堂,朝夕絃頌從無爽」。四十三年七月,改隸臺灣省政府教育廳,易名為「臺灣省立員林實驗中學」。遷臺之初,仍沿舊制,設有初、高中、師範部、高級土木工科,為一綜合中學。工科自四十四年至四十七年,辦理四期,普師、特師於五十一年同時停辦,遂成為正軌之完全中學,為台灣最高升學率的中學之一。五十九年奉令再度易名為「臺灣省立員林崇實高級中學」,六十九年廳令停招高中,招收工科學生,於七十一學年度改制為「臺灣省立員林崇實高級工業職業學校」,七十六年招收延...
|
梵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印度指歌詠法言,在中國則指唱頌短偈或歌讚。《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鼓鈸梵唄之聲,不絕於耳。」
|
戒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戒備、警惕之心。《管子.君臣下》:「戒心形於內,則容貌動於外矣。」唐.元結〈元謨〉:「吾其頌昌人之道,為戒心之寶。」
|
富貴花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牡丹花開花時色彩鮮豔,花朵較大。常用以祝頌人家富貴氣盛,家道興旺。
|
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收口小的鼎。《爾雅.釋器》:「鼎絕大謂之鼐,圜弇上謂之鼒。」晉.郭璞.注:「鼎斂上而小口。」《詩經.周頌.綠衣》:「鼐鼎及鼒,兕觥其觩。」
|
綢繆未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未雨綢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詩經》是最早的詩歌總集,匯集周初至春秋中葉以前五、六百年間的歌謠作品和宗廟樂章,共三百十一篇。其中六篇有目無辭,故實際上僅存三百零五篇。內容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非一時一地一人所作,為文學總集之祖,也是當時北方文學的代表。其中「風」是各國的民間歌謠,本由諸侯採擷其國的民歌,貢獻於天子,並由樂官統籌管理。《詩經》中共分十五國風。「豳風」即為古豳國的歌謠,故地約在今陝西省邠縣。〈鴟鴞〉一詩,則是詩人以鳥兒築巢養雛鳥的辛苦,來抒發自身所經歷的窮苦憂患。詩中提到,鳥兒為了確保巢的堅固,便在下雨之前,剝除桑根皮來修補鳥巢,以免風雨來臨時,把鳥巢吹壞了。後來「...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