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25.0061 ms
共 8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置若勿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置若罔聞」。見「置若罔聞」條。01.清.陳確〈雒蜀論〉:「子瞻憤中訕詆,不為無過,然是口語之傷,非有不解之仇,置若勿聞可也。」
|
陽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間、人世。相對於陰間而言。《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四:「要知獄鬼也隨陽間例,放了出來,方得報仇,乃信陰陽一理也。」
|
死對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可能化解的仇敵。如:「他們是多年的死對頭。」
|
郭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字翁伯,生卒年不詳,漢朝軹(今河南省濟源縣)人。為人精悍、節儉、勇猛任俠,常以德報怨,厚施而薄望,所以人們爭相與他交往。若朋友有難或遭怨,必親自助其報仇;若不願復仇者,則捐錢使其安居。武帝時被殺。
|
翫兵黷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虞》,根據記載,節度使劉虞對公孫瓚原本就有些不滿,後來又因為兒子劉和在公孫瓚陰謀下被袁術扣留做人質,仇怨就更深了。公孫瓚雖然幾次和袁紹交戰都吃敗仗,但還是持續出兵攻打,劉虞一方面擔心他用兵無度,任意發動戰爭,一方面又怕他勢力過大掌控不住,所以不讓他再度出兵。就這樣兩人結怨愈來愈深,最後劉虞發兵攻打公孫瓚,結果兵敗,被誣陷想要謀反而遭處斬。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窮兵黷武」一個成語,用於表示恣意運用兵力,發動戰爭。
|
凶終隙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朋友後來因誤會而反目成仇。語本《後漢書.卷二十七.王丹傳》:「張、陳凶其終,蕭、朱隙其末,故知全之者鮮矣。」
|
張孝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詞》本《於湖詞》3卷. 評論 他寫詞也是有意地學習蘇軾,評論者也多以為二人極其相似,如湯衡說:"自仇池(蘇軾)仙去,能繼其軌者,非公其誰與哉?"(《張紫微雅詞序》)張孝祥詞上承蘇軾,下開辛棄疾愛國詞派的先河,在詞史上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
|
羞共戴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結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下仇恨。《五代史平話.漢史.卷上》:「晉主與契丹結怨,知遠心知晉室危亡,忌景延廣用事,更無一言論諫。」《三國演義》第七回:「自此,孫堅與劉表結怨。」也作「結仇」。
|
披髮纓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匆忙急迫的樣子。《石點頭.卷一二.侯官縣烈女殲仇》:「熟知姊婿熱腸俠骨,有古烈士風,取乞奮披髮纓冠之誼,飛舸入郡。」也作「被髮纓冠」。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