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002 ms
共 17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以目標計劃為根基的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目標計劃為根基的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以目標計劃為根基的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係為一廣泛運用在教室情境中之教學及學習方法,其能使學生專注於計劃:相對花費較常之時間、問題集中化、建構有意義之單元,整合觀念和研究的各式學科或領域。學生透過詢問及精煉問題、彼此相互辯論意見、擬定假設、設計計劃或實驗、蒐集分析資料、總結、溝...
|
行為場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場所意指由可替換的人與環境所組成、而彼此互動以完成「場所計畫」的、有邊界、自我調節而有秩序的系統。它具有幾個特質:(1)一種或多種固定的行為模式,及規則性發生的人類活動。如教堂裡講道、唱詩歌的活動。(2)行為模式與周遭無生命物體的連結與協調,如教堂中神壇、座椅、詩歌歌本與做禮拜的關係。(3)確定的時間與空間邊界。在此邊界外的行為很容易和場所裡的區別。如禮拜在星期日早上十點到十一點,教堂的牆所圍出來的神聖空間內進行。(4)不依賴特殊的個人,即場所裡的人幾乎是可以替換的。如教堂裡的牧師與教友雖然改變,卻不影響場所裡功能的進行。(5)對行為場所的影響力或對其功能所負的責任,具有層級性的關係。...
|
首為屈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首屈一指」。見「首屈一指」條。01.清.周亮工《讀畫錄.卷一.趙文度》:「趙文度名左,華亭人。與董文敏同郡同時,筆墨亦相類,世人謂開松江派者,首為屈指。」
|
毫不為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點都不加以防備。如:「明知強烈颱風即將來襲,隔壁鄰居卻毫不為備,真令人擔心!」
|
自發性行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行為學派的操作制約學習理論中,心理學家施金納(B.F. Skinner)以白鼠作實驗,設計了一個施金納箱,裡面有壓桿與食物槽。起初白鼠進入箱時盲目地亂闖,但無意中碰到了壓桿,因而獲得一粒食物。經過許多次同樣情形後,白鼠學會利用壓桿以獲取食物。這種操作制約學習論中的制約反應是屬於「自發性行為」,因為這種行為是主動出現的,在增強物(食物丸)未出現時就表現出壓桿的行為。因此自發性行為也稱之為「操作性行為」(operate behavior)。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情況是屬於自發性行為的表現。如學生努力學習後獲得了好的成績,得到父母師長的獎勵,因此激發他更加努力學習的行為。又如有人無意中拿了別人的東...
|
無與為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相類似或可比擬的。宋.張耒〈敢言〉:「此子妒賢嫉能,無與為比。」也作「無與倫比」。
|
後不為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只此一次,以後絕不援例做同樣的事情。明.沈德符《野獲編.卷五.勛戚》:「時署部少宰楊時喬力諫不從,上但云後不為例而已。」也作「下不為例」。
|
誘發性行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行為學派的古典制約學習理論中,俄國生理學家巴夫洛夫(I.P. Pavlov)用狗作實驗,他將食物當作非制約刺激,將狗分泌唾液當作非制約反應,當鈴聲與食物配對出現一段時間後,只有鈴聲出現時,狗也會分泌唾液;這時的鈴聲就是制約刺激,而狗聽到鈴聲分泌唾液就是制約反應。這種古典制約學習理論中的制約反應是屬於「誘發性行為」,因為這種行為是經誘導才出現的,只有在非制約刺激(食物)先出現的情形下才可能形成這種制約反應。因此誘發性行為也可稱為一種「反應性行為」(respondent behavior)。在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現象都有誘發性行為的情形存在。如聞到食物香味時,食慾就會被激發出來;群眾運動時,看到...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