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822.9442 ms
共 10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棄筆從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投筆從戎」之典源,提供參考。 #《東觀漢記.卷一六.班超列傳》班超1>,字仲升,扶風安陵2>人,徐令3>彪4>之子也。為人大志,不修小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持《公羊春秋》,多所窺覽。家貧,恆為官傭寫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5>投筆歎曰:「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6>、張騫7>,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8>間乎!」 〔注解〕
(1) 班超:西元32∼102,字仲升,東漢右扶風平陵人。班彪之子,班固之弟。明帝時出使西域,平服五十餘國,被任命為西域都護,又以軍功封為定遠侯。
(2) 扶風安陵:東漢右扶風安陵縣,地約在今陝西省咸陽縣東二...
|
司馬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長,西漢人。生於龍門,年輕時遊歷宇內,後以四十二歲之齡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並承遺命著述。後因李陵降匈奴事,遷為之辯護,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為中書令,以刑後餘生完成太史公書(後稱《史記》),上起黃帝,下迄漢武帝太初年間,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餘言,為紀傳體之祖,亦為通史之祖。因具良史之才,所作史記又為正史之宗,故後世稱司馬遷為「史遷」。又《漢書藝文志》載有所著之賦八篇,今僅見悲士不遇賦。
|
應對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ú liú釋義︰猶「應對如流」。見「應對如流」條。
01.《陳書.卷三三.儒林列傳.戚袞》:「摛辭辯縱橫,難以答抗,諸人懾氣,皆失次序。袞時騁義,摛與往復,袞精采自若,對答如流,簡文深加歎賞。」
02.《三國演義.第四三回》:「眾人見孔明對答如流,盡皆失色。」 參考詞語︰應答如注注音︰|ㄥˋ ㄉㄚˊ ㄖㄨˊ ㄓㄨˋ漢語拼音︰yìng dá rú zhù釋義︰猶「應對如流」。見「應對如流」條。
01.明.焦竑《玉堂叢語.卷一.文學》:「(王洪)文學之臣,苦於考索,求者闐門,而先生應答如注。」
|
吠影吠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世人不辨真偽,盲目附和傳說。參見「吠形吠聲」條。
|
中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代或世紀的中期。《詩經.商頌.長發》:「昔在中葉,有震且業。」《文選.陸機.辯亡論下》:「爰及中葉,天人之分既定,百度之缺粗脩。」
|
埳井之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井底之蛙」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1>(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2>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3>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4>也。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醜,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
|
眾怒難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眾的憤怒,個人難以抵擋。《左傳.襄公十年》:「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宋史.卷三○八.上官正傳》:「正婞直而失於謙和,每謗書至,朕雖力與明辯,然眾怒難犯,恐其不能自全。」
|
孔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青年才士禰衡,要求"令衡以褐衣召見",稱讚禰衡"忠果正直,志懷霜雪,見善若驚,疾惡若仇",盛誇他"飛辯騁辭,溢氣坌湧,解疑釋結,臨敵有餘";《與曹公論盛孝章書》引經據典,反復論證,從人情友道、宰相惜賢等方面諷諭曹操解救被孫權圍困的盛孝章,義不容辭;至於諷刺曹丕納袁熙妻為妾,比喻為"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與曹公書》);嘲弄曹操遠征烏桓,可以把從前"肅慎氏不貢□矢,丁零盜蘇武牛羊"一併查究;反對曹操禁酒,則發怪論說"堯非千鐘,無以建太平;孔非百觚,無以堪上聖"(《難曹公表制酒禁書》)等;都可見文如其人,以才氣取勝。所以...
|
井蛙之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井底之蛙」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1>(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2>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3>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4>也。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醜,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
|
莊子哲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所安立。讓莊子就其異者視之則變化無常,就其同者視之則萬物皆一的理路,藉由「真人」這一線索而疏理出「辯證的融化」後之哲學思想。道家思想創於老子,到了莊子卻有一圓融發展,「道」已下落內縮,化為無名、無功、無己的天人不相勝真人。真人縱身於萬變造化,無形無跡,同體肯定世間一切物,這種肯定就是道家的智慧「無的保存作用」。這正是真人思想的價值所在,亦即,能以沒有「精神優越性」的天人不相勝方式,解開人的困頓與陷溺,大抵來說就是如此。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