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哺乳綱食肉目犬科。亞洲野生食肉性動物,狀如犬而身瘦,口大耳小,毛色淺黃,性凶殘。為群體活動生物,常結群捕食各種獸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較大。3. 蛾通常在夜間行動,蝴蝶在白天行動。 千里光蛾千里光蛾身上有紅色和灰色的花紋,可以用來警告捕食者。千里光蛾主要食用牛津千里光這種植物(這是歐洲平原非常常見的植物),也會將卵產在牛津千里光上。(註1) 毒蛾這類蛾體長約1-4公分,幼蟲、蛹和成蟲都具有毒毛,與人碰觸後,會使人皮膚過敏,非常癢。(註2) 夜蛾夜蛾是種類最多的蛾類,全世界至少有25000種。夜蛾的幼蟲會到處偷吃玉米、番茄等農作物,是農夫的頭號人物,而成蟲大約都在夜間活動,喜歡繞著燈光飛舞。(註2) 天蠶蛾是蛾類界中的巨無霸,其中有些張開翅膀可達25公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鴟鴞目。嘴頗短,趾有連膜,外趾且能前後轉動。背部黑褐色,喉部有褐斑,腹部白色。性情凶猛,好棲水渚,捕食魚類為生。俗稱為「魚鷹」。
蜥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爬蟲綱有鱗目石龍子科。體表有細小鱗片,頭比胸部狹小,口吻短而厚,四肢粗短具鉤爪,尾巴細長易斷。雄體背面青綠色,雌體背面淡褐色,腹部均呈淡黃色。棲息於草叢中,捕食昆蟲和其他小動物,有冬眠。也稱為「石龍」、「石龍子」、「四腳蛇」。
魚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尾鰭是一種很好的禦敵武器;長尾鯊的尾鰭長約占體長的一半,常數尾群集,以其長尾擊水,用於驅集小型魚類後捕食,尾鰭成了捕食的工具。翻車魨由於游泳能力退化而在海洋中過著隨波逐流的生活,尾鰭退化,整個身體好像被削一半似的,形狀甚是奇特。 背鰭  背鰭能使魚在水中保持身體的平衡穩定,但有的魚卻巧妙地利用了背鰭。如生活在熱帶及亞熱帶海洋中的鯽魚,它的第一背鰭分化成一橢圓型吸盤,位於頭頂,常常吸附在大魚身上或船底而移徙遠方。安康背鰭的一部分變成了細長的吻觸手,適...
瓢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昆蟲綱瓢蟲科。是一種體作半球形,背上有赤或黑色斑紋的甲蟲,因體形像倒蓋著的水瓢,故稱為「瓢蟲」。體長約六公釐,翅鞘為黃褐或黑褐等色,其中肉食性的瓢蟲是專門捕食蚜蟲和介殼蟲的益蟲,素食瓢蟲則專門啃食植物的葉子。
蟋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蟋蟀(cricket)1.1 領土意識1.2 台灣大蟋蟀1.3 關鍵字1.4 參考書目2 相關教學資源 蟋蟀(cricket)蟋蟀主要生長在溫帶及熱帶地區,通常以熱帶較多。蟋蟀的前翅很短,後翅折疊起來,牠們常在夜間抬起前翅,相互摩擦,發出吱吱的叫聲。蟋蟀通常圍捕食性或腐食性。繁殖季節,蟋蟀通常利用聲音與同伴交流,也為了吸引伴侶。秋天是產卵的季節,雌性在植物的莖葉或土壤中產卵,等到隔年春天,才孵化微若蟲,牠們的幼蟲稱作為跳蝻,外型就像小號的父母,差別只在沒有發育完全的翅膀。蟋蟀具有長長的觸角,聽器長在前足上(靠著耳...
老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鷲鷹目猛禽類。全身呈褐色,尾形像魚尾,翼大擅飛翔,嘴鉤曲,眼睛非常銳利,趾有銳利的爪,嘴腳皆強勁有力。捕食魚類、青蛙、鳥類等。也稱為「鳶」。
蚰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動物名。節足動物,與蜈蚣同類,長約一二寸,黃黑色,腳細長,共十五對,捕食害蟲,有益農事。也稱為「錢龍」、「入耳」。
北極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獨立生活。北極熊大多是「左撇子」,這與他們的生活環境和遺傳基因有關。北極熊生活在有大片浮冰的極區,在捕食海豹時,牠們常趴在冰面上的通氣孔附近,為了讓自己不被發現,牠們會用「右手」捂住黑鼻子把自己隱身在白色大地,用空出來的「左手」進行捕食攻擊。 【氣候暖化對北極熊的影響】氣候暖化,除了影響人類生存外,對於在冰天雪地下生活的北極熊也造成威脅。根據科學家研究,由於北極氣溫升高,海冰不容易形成,讓北極熊無法賴以覓食,現在已經發生北極熊自相殘殺、弱肉強食的情...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