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公雞、雄雉等腳上蹠骨後上方突出像腳趾的部分,中有硬骨,外包角質,打鬥時可做武器。《說文解字.足部》:「距,雞距也。」三國魏.應瑒〈鬥雞〉詩:「雙距解長紲,飛踊超敵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武器名。舊式的一種槍械火器。如:「鳥銃」。《元史.卷一四五.達禮麻識理傳》:「糾集丁壯苗軍,火銃什伍相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武器。如:「秣馬厲兵」、「短兵相接」。《說文解字.廾部》:「兵,械也。」《周禮.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各辨其物與其等,以待軍事。」漢.鄭玄.注:「鄭司農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外持續發電。 醃製(註1)醃製的原理就是利用酸對生物能構成危險(形成防腐劑),可用來作為消除細菌的武器。把洋蔥、甜菜之類的保存在醋中,這就是一種醃製。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酸英文關鍵字: acidum 參考書目註1:科學百科,常和主編,初版,漢宇國際文化,2005。註2:新世代基礎科學講義,左卷健男執筆,謝銘玉譯,初版,台北縣汐止市,遠觀2006,第一冊平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武器名。古代一種似劍而彎曲的兵器。《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韓延壽》:「延壽又取官銅物,侯月蝕鑄作刀劍鉤鐔。」
因地制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載,伍子胥本為春秋楚國大臣,後因楚王聽信讒言,殺了他的父親及兄長,於是逃往吳國。他逃到吳國後,為替父兄報仇雪恨,便輔助吳王闔閭伐楚稱霸,並因而受到重用。有一次,闔閭向伍子胥請教治國之道,伍子胥建議他要先修築城牆,加強戰備,充實糧倉,添製武器,闔閭聽了點頭稱是道:「夫築城郭,立倉庫,因地制宜。」意思是說:修築城牆,充實糧倉等這些事情,都可以依照我國的實際條件去執行。後來「因地制宜 」被用來指根據不同環境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妥善辦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刀或武器使人或禽獸等失去生命。如:「殺人放火」、「殺豬宰羊」。
犀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堅固銳利。多指武器而言。《漢書.卷七九.馮奉世傳》:「然羌戎弓矛之兵耳,器不犀利,可用四萬人,一月足以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武器名。長柄,頂端有直刃,兩旁各具橫刀,可直刺或橫擊的兵器。通「戟」。《左傳.隱公十一年》:「潁考叔挾輈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晉.杜預.注:「棘,戟也。」
自相矛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自相矛盾2 古例3 相似詞4 相反詞5 例句 自相矛盾矛,古兵器名,柄長而有尖刀,屬攻敵之器。盾,古兵器名,作戰時防護身體,屬抵禦兵刃之武器。拿矛和盾互相攻擊。比喻言論、動作或行為互相抵觸 古例戰國 韓非 韓非子 難一:「楚人有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人應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也。」戰國時楚國有一個賣盾和矛的人,他誇說自己所賣的盾堅固無比,沒有東西能把它刺穿;又誇說自己所賣的矛十分鋒利,沒有東西不被它刺穿。路上有人聽見後,忍不住說...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