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24.9975 ms
共 11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恐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脅迫的言語或行動威嚇人。[例]他決定不接受歹徒的恐嚇,堅持向警方報案。
|
賣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靠勞力為生。漢.王符《潛夫論.讚學》:「倪寬賣力於都巷,匡衡自鬻於保徒者,身貧也。」
|
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打獵。《詩經.魏風.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列子.黃帝》:「趙襄子率徒十萬,狩於中山。」
|
奴顏婢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譏人卑屈取媚的樣子。[例]看他奴顏婢膝的樣子,實在使人噁心。
|
不識抬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識抬舉」的「抬舉」,是指別人對自己的看重和禮遇,「不識抬舉」是用來指責人不接受或不自知別人的禮遇優待。見用於《西遊記》第六四回。這一回中提到:唐三藏和徒弟們在西去求經的路上,經過一條佈滿荊棘的路,來到一座古廟前。一陣風吹起,忽然出現了一位老者,把唐三藏帶到一座石屋前,向他說明來意,因為夜晚風清月霽,特請唐三藏來會友談詩。接著又出現了三位老者,各有稱號,對待唐三藏也非常禮遇,邀請他進入石屋飲茶吟詩,然後這五人就著詩興,相和起來了。過了許久,有兩個青衣女童提著一對燈籠,後引著一位仙女,仙女手上轉動著一枝杏花,笑吟吟地走進門。這位仙女原來是杏仙,容貌美麗,儀態端莊,因聽聞有佳客在此,也來一起吟詩...
|
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白色斑點的黃馬。如:「黃驃」、「追雲驃」。《廣韻.去聲.笑韻》:「驃,馬黃白色。」唐.杜甫〈徒步歸行〉:「妻子山中哭向天,須公櫪上追風驃。」
|
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減省。通「省」。《說文解字.目部》「眚」字.清.段玉裁.注:「眚,又假為減省之省。」《周禮.地官.大司徒》:「七曰眚禮。」唐.賈公彥.疏:「眚禮者,謂吉禮之中眚其禮數。」
|
祆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教出現前古代伊朗的主要宗教。現存於伊朗偏僻地區及盛行於印度境內帕西人中。約在西元前六~七世紀間,由瑣羅亞斯德所創。奉波斯古經為經典。該教認為火、光明、清淨、創造、生是善端;黑暗、惡濁、不淨、破壞是惡端。代表善端的神是阿胡拉.瑪茲達;代表惡端的神是安格拉.紐曼,二者雖都是時間之神楚爾凡所生,卻互相鬥爭,鬥爭的結果,善必勝惡。人可以在善惡兩神之爭中,自由選擇,決定自己的命運。直到人死後,阿胡拉.瑪茲達將根據其在世的言行,進行審判,或上升天堂,或投入地獄。在宗教活動上,教徒在麻葛指導下經過一定的儀式,禮拜聖火,因為火是光明、善的代表,阿胡拉.瑪茲達的象徵。該教於六世紀約南北朝時傳入中國,北宋末南宋初在汴梁、鎮江等地還有祆祠,但宋以後,中國史籍則不再提及。也稱為「波斯教」、「拜火教」、「祆道」。
|
好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悅美色。《論語.子罕》:「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三國演義》第四四回:「操本好色之徒,久聞江東喬公有二女,長曰大喬,次曰小喬。」
|
虛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年齡徒長的自謙詞。《儒林外史》第八回:「王惠聽罷,流下淚來,說道:『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誼,今不想已作故人。世兄今年貴庚多少了?』蘧公孫道:『虛度十七歲。』」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