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4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前功盡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前功盡棄」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前功盡棄」原作「前功盡滅」、「前功必棄」。據《戰國策.西周策》載,蘇厲是戰國時謀士。有一次,他聽說秦國大將白起即將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就對周王說:「白起曾經打敗了韓、魏、趙等國,並且殺害魏國將領,攻了許多土地。現在他又要出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攻下,周王室就會面臨危險,您應該想辦法阻止。」於是建議周王派人前往秦國去對白起說:「以前楚國有一個名叫養由基的人,善於射箭。在距離柳樹一百步的地方射擊,射出一百支箭,每一箭都能射中柳葉,一旁觀看的人都誇讚射得很好。但是有一個路過的人,卻說:『的確射得很好,但是可以再教導他射箭的方法。』養由基聽了,就說:『...
大人虎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虎變,指老虎身上的斑紋變化多彩。大人虎變比喻居上位者的向善去惡,以顯現其德行之美。《易經.革卦.九五》:「大人虎變,未有孚。」後比喻為大人物的出處行動變化莫測。亦比喻人的地位由貧賤變成貴顯。也作「大賢虎變」。
嘗膽臥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今江蘇省無錫縣。及春秋末傳到夫差,為越王句踐所滅。 (2) 越:周代諸侯國,姒姓。建都於會稽。曾有今江蘇、浙江及山東的一部分,後為楚所滅。 (3) 句踐:春秋時越王,生卒年不詳。為吳王夫差所敗,困於會稽,屈膝求和。歸國後,任用文種、范蠡,臥薪嘗膽,矢志復仇,終於興兵滅吳,並渡淮水,會諸侯,受方伯之命,稱霸江淮間,名震中國。或作「勾踐」。 (4) 反:通「返」,回來。 (5) 膽:一般解為動物之膽囊,或以為當指具苦味之膽草。 (6) 嘗:同「嚐」,用口辨別滋味。
多媒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混合使用能傳達藝術、商業或教育等多功能媒體,以達成綜合性的藝術表現。其中媒體包括文字、圖片、照片、聲音、動畫和影片。[例]多媒體的表現手法,使他在廣告界異軍突起,有一席之地。
梯山航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翻越山嶺,渡過海洋。比喻長途跋涉,經歷險阻。《宋書.卷八.明帝本紀》:「日月所照,梯山航海。」南朝梁.元帝〈職貢圖序〉:「梯山航海,交臂屈膝,雲望月,重譯至焉。」也作「航海梯山」。
漢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漢族人。例:漢人在中華民族裡背係最多个。(漢人在中華民族中最多數的。)
2.專指漢代的人。例:漢人劉邦係中國歷史上个頭一個平民皇帝。(漢人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平民皇帝。)
3.元代時,蒙古人稱契丹、高麗、女真等民族的人為「漢人」。例:元朝該下社會階級分明,漢人、南人个地位最低,盡分人看毋起。(元朝時社會階級分明,漢人、南人的地位最低,最被人看不起。)
杜秋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杜秋娘  花開堪折的杜秋娘  杜秋娘原是潤州人,也就是現在的江蘇鎮江。雖出身微賤,卻獨稟天地之靈秀,出落得美慧無雙,不僅盡了江南少女的秀媚,而且能歌善舞,甚至還會寫詩填詞作曲,江南女子的秀麗與文采她身上盡數體現,作為歌妓曾風靡了江南一帶。她十五歲時,豔名被鎮海節度使李錡風聞,李錡以重金將她買入府中為歌舞妓。一般的歌舞妓都是學一些現成的歌舞,為主人表演取樂;人小心高的杜秋娘卻不甘埋沒在李府成群的歌舞妓中,暗自思量,自寫自譜了一曲《金縷衣》。在一次李錡的家宴上,聲情並茂地演唱了給李錡聽:“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
玉成其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全好事,多指男女婚事。《醒世恆言.卷七.錢秀才錯鳳凰儔》:「只為顏俊是生員表兄,生員家貧,又館穀于他家,被表兄再四央求不過,勉強應承。只道一時權宜,玉成其事。」
鄭成功攻佔台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繼承武力2 攻台灣的原因3 經過4 關鍵字5 出處 繼承武力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在中國明朝末年已擁有一支勢力強大的私人武裝海商集團(俗稱海盜),掌控東南沿海的航道。明朝政府在無法將它剿滅的情況下,乾脆承認它的存在,鄭芝龍因此被明帝國政府封為「海防游擊」。說來也很弔詭,這個大海盜集團變成官兵後,他們的責任就是緝捕其他小海盜。鄭芝龍雖然當了明朝官吏,但是他仍暗中幹著武裝走私、控制航路的海上霸行。1644年,「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後,明朝覆滅。鄭芝龍於1645年擁立堂王朱聿鍵在福州成立流亡政府,是為隆武...
刮垢磨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比喻將人的缺失除去,使其光芒顯現。唐.韓愈〈進學解〉:「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爬羅剔抉,刮垢磨光。」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