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254 ms
共 1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生長、繁殖。如:「滋生」。《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草木庳小不滋,五穀萎敗不成。」
2.培植、培養。《楚辭.屈原.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3.引發、惹發。如:「滋事」。《文選.蘇武.詩四首之三》:「握手一長歎,淚為生別滋。」
4.潤澤。《文選.謝惠連.擣衣詩》:「白露滋園菊,秋風落庭槐。」唐.李商隱〈潭州〉詩:「湘淚淺深滋竹色,楚歌重疊怨蘭叢。」
5.補身體。如:「他身子十分虛弱,須好好滋補一番。」
6.北平方言。指噴射、冒。如:「管子裂了,直滋水。」
繁多、茂盛。《文選.潘岳.射雉賦》:「靡木不滋,無草不茂。」
更加。《孟子.公孫丑上》:「若是,則弟子之惑滋甚。」《史記.卷一一二.酷吏傳.序》:「法令滋章,盜賊多有。」
1.味道、美味。《漢書.卷六○下.蔡邕傳》:「汦汦庶類,含甘吮滋。」唐.白居易〈效陶潛體詩〉一六首之四:「持玩已可悅,歡嘗有餘滋。」
2.汁液。《文選.揚雄.羽獵賦》:「方將上獵三靈之流,下決醴泉之滋。」《文選.左思.魏都賦》:「墨井鹽池,玄滋素液。」
|
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微小、細小。如:「微渺」、「渺小」。
模糊不清,難以預期掌握的。如:「渺若煙雲」、「音信渺茫」。
1.動盪、飄流。唐.吳融〈情〉詩:「依依脈脈兩如何,細似輕絲渺似波。」宋.蘇軾〈赤壁賦〉:「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2.消逝。如:「仙人已渺」。《聊齋志異.卷七.甄后》:「入室,則女已渺,呼嫗問之,嫗亦不知所去。」
|
鋌而走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春秋時代,晉、楚兩國爭當諸侯的盟主。據《左傳.文公十七年》載,有一次晉國大會諸侯,卻不見鄭國來參加,因此懷疑鄭國對晉有二心。鄭國國君於是寫了一封信給晉國國君說:我國雖小,但三年來多次朝見晉君,以人臣之禮相事,已盡了最大的誠意,但是你們還是懷疑我們的忠誠。現在我們鄭國的處境是前頭怕,後頭也怕;既害怕楚國來攻,又擔心晉國來犯,當我們被逼得走投無路時,就像被獵人追捕的鹿一樣,為了活命,匆忙之間,無法審慎選擇庇護之所。如果晉國過分威逼,鄭國在窮途末路之餘,即使會走上滅亡的下場,也會用全副兵力抗晉,或倒向楚國。後來「鋌而走險」就從原文摘出,被用來指在窮途末路或受逼迫時採取冒險行動或不正當的行為。
|
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起源的地方。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履部》:「自,自之通訓當為始。」如:「其來有自」。《禮記.中庸》:「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以入德也。」
2.姓。如明代有自勖。
3.二一四部首之一。
己身。如:「自言自語」、「自給自足」、「自以為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1.主動。如:「自覺」、「自願」。
2.本來。唐.白居易〈嵩陽觀夜奏霓裳〉詩:「開元遺曲自淒涼,況近秋天調是商。」
3.自然、當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紅樓夢》第四回:「姊姊們暮年相見,自不必說悲喜交集,泣笑敘闊一番。」
4.依然。唐.王勃〈滕王閣〉詩:「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從、由。如:「自古以來」、「自遠而近」。《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唐.柳宗元〈石渠記〉:「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橋其上。」
1.如果,表示假設的語氣。《左傳.成公十六年》:「自非聖人,外寧必有內憂。」
2.雖然。《禮記.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惡乎用吾情?」《史記.卷三○.平準書》:「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
|
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彎曲的器具。同「鉤」。如:「衣勾」、「魚勾」。
2.一種書寫符號,表示刪除、截取或答案正確。如:「書寫正確的請打勾。」
3.姓。如宋代有勾濤。
1.挑動、引起。元.張可久〈醉太平.金華洞冷〉曲:「數枝黃菊勾詩興,一川紅葉迷仙徑。」《紅樓夢》第九五回:「偶沾寒氣,勾起舊病。」
2.選取、徵調。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一折:「今奉上司差遣,著我勾秋胡當軍,走一遭去。」
3.刪掉、取消。如:「新愁舊恨,一筆勾銷。」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舊恩愛一筆勾,新夫妻兩意投,枉教人笑破口。」
4.暗地相通。如:「勾結」。《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沈鍊因失職怨望,教浩等煽妖作幻,勾虜謀逆。」
5.描繪。如:「勾勒」、「勾出輪廓來。」
6.一種烹飪方法。用芡粉或麵粉使菜餚、湯汁濃稠。如:「勾滷」、「勾芡」。
7.表示身體某部位彎曲。如:「嘴角一勾」。《兒女英雄傳》第一四回:「他方纔站起來,含著煙袋,笑嘻嘻的勾了勾頭。」
8.如鉤狀連結的動作。如:「手勾手」、「打勾勾」。
彎曲的。如:「鷹勾鼻」。《韓詩外傳》卷七:「鳥之美羽勾啄者,鳥畏之。」
探取。如:「他伸長了手去勾架上的書。」
足夠。同「夠」。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一折:「刷選室女,已選勾九十九名。」
|
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稱較近的人、事、時間或地方。《儒林外史》第一回:「這就是門生治下一個鄉下農民,叫做王冕。」
指示形容詞。如:「這裡」、「這個人」、「這時候」。《老殘遊記》第四回:「這強盜一定在這村莊上了。」
立刻、馬上。如:「我這就回來。」
用於句中的襯字,無義。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三折:「待道是顛狂睡囈,兀的不青天這白日。」
「這」、「一」兩字的合音。
|
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堅硬的。《齊民要術.卷一○.梓棪》:「《異物志》曰:『梓棪大十圍,材貞勁,非利剛截不能剋。』」唐.柳宗元〈貞符詩.序〉:「齒利者齧,爪剛者決。」
2.強勁的。如:「剛強」。《論語.季氏》:「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
3.正直無私。如:「剛正不阿」。
1.表示時間,指情況或行動不久前才發生過,相當於「才」、「方才」。如:「天剛亮,媽媽就起床幹活了。」
2.恰好。如:「剛好」。
姓。如清代有剛林。
|
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說文解字.阜部》:「陰,水之南、山之北也。」如:「山陰」、「淮陰」。三國魏.曹丕〈善哉行〉四首之四:「朝遊高臺觀,夕宴華池陰。」
2.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如:「樹陰」。漢.枚乘〈上書諫吳王〉:「不如就陰而止,影滅跡絕。」宋.周邦彥〈蘭陵王.柳陰直〉詞:「柳陰直,煙裡絲絲弄碧。」
3.泛指背面。如:「碑陰」。南朝梁.丘遲〈為范雲謝示毛龜啟〉:「翱翔卷耳之陰,浮遊蓮葉之上。」宋.蘇軾〈四菩薩閣記〉:「長安有故藏經龕,唐明皇帝所建,其門四達,八版,皆吳道子畫。陽為菩薩,陰為天王。凡十有六軀。」
4.日影。常用指時間。如:「惜陰」、「寸金難買寸光陰」。《晉書.卷六六.列傳.陶侃》:「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豈可逸遊荒醉。」
5.月亮。如:「太陰」。漢.桓寬《鹽鐵論.非鞅》:「故利於彼者,必耗於此,猶陰陽之不並曜,晝夜之有長短也。」
6.人的生殖器官。如:「外陰」、「陰部」。
7.古人用指對立事物中的一方。與「陽」相對。如天、男為陽,地、女為陰。
8.姓。如隋代有陰世師。
1.昏暗的。與「晴」相對。如:「陰天」、「陰雨」。
2.祕密的、不光明的。如:「陰計」、「陰謀」。《韓非子.孤憤》:「智術之士,明察聽用,且燭重人之陰情。」
3.險詐、狡猾。如:「陰險狠毒」、「陰狠可怕」。
4.帶負電的。與「正」、「陽」相對。如:「陰離子」、「陰電」。
5.柔性的、雌性的、女性的。如:「陰柔」、「陰性」。
6.有關死人或鬼魂的。如:「陰間」、「陰曹地府」。晉.木華〈海賦〉:「陽冰不冶,陰火潛然。」《紅樓夢》第一五回:「你是素日知道我的,從來不信什麼是陰司地獄報應的。」
暗地的、偷偷的。《戰國策.秦策二》:「張儀反秦,使人使齊,齊、秦之交陰合。」《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臧洪傳.呂布》:「(卓)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為卓顧謝,卓意亦解。由是陰怨卓。」
同「闇」(二)。
1.覆蔭、遮蔽。通「蔭」。《詩經.大雅.桑柔》:「既之陰女,反予來赫。」
2.埋藏。《禮記.祭義》:「骨肉斃於下,陰為野土。」
|
疾言厲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厲色」條。
01.《水滸後傳.第四回》:「這玉娥初時有意杜興,今遇了這般妙人,反嫌他礙眼,竟換了一副面孔,嚴聲厲色,憎長嫌短,開口便罵。」 參考詞語︰厲色疾言注音︰ㄌ|ˋ ㄙㄜˋ ㄐ|ˊ |ㄢˊ漢語拼音︰lì sè jí yán釋義︰即「疾言厲色」。見「疾言厲色」條。
01.清.惲敬〈與姚秋農書〉:「才雖中人,頗能孝謹,非但不加責備,且未嘗厲色疾言。」
|
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相像、相類。如:「相似」、「類似」。五代十國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2.繼嗣。如:「似嗣」。《詩經.小雅.斯干》:「無相猶矣,似續妣祖。」漢.毛亨.傳:「似,嗣。」
3.奉贈、給予。唐.賈島〈劍客〉詩:「今日把似君,誰為不平事。」宋.歐陽修〈紫石屏歌〉:「呼工畫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無謙。」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論王霸之餘策,覽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長。」
表示比較、差等之詞。如:「一個高似一個」、「一天好似一天」。宋.賀鑄〈浣溪沙.樓角初消一縷霞〉詞:「更垂簾幕護窗紗,東風寒似夜來些。」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