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758 ms
共 13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兵不厭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許雍季的見解,卻採用舅犯的建議與楚人戰而得勝。事後,班師回朝,封官授爵時,將雍季的功勞列在舅犯之上。群臣不解,文公解釋說:「你們有所不知!舅犯所言是一時的權宜之計;雍季之言才是永久的利益啊!」後來「兵不厭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作戰時不排斥以欺詐的方法來取勝。亦用來比喻做事為了達到目的,不排斥使用詭詐的手段。
|
進退維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是最早的詩歌總集,採集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年間的歌謠作品和宗廟樂章,非一時一地一人所作,共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雅」有嚴正、高貴的意思,所以雅樂亦即正樂,有別於民間歌謠。大雅是用於朝會的樂歌,小雅則是用於宴饗的樂歌。〈桑柔〉一詩相傳是周大夫芮伯所作,指責周厲王親近小人,施行暴政,以至於是非顛倒,民風敗壞,招來外侮,禍國殃民。本段乃作者自傷其處境之語,他感嘆的說道:「看啊!那樹林裡的鹿群,是多麼的友愛而快樂。我卻不然,朋友之間,不僅無法相勉為善,還互相猜忌。人們不是常說『前後都無路可走』,我現在就是這樣的處境啊!」後來「進退維谷」被用來形容前進後退都無路可走的處境。
|
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懸繫。《說文解字.糸部》:「系,懸也。」三國魏.曹植〈輔臣論〉:「群言系于口,而研覈是非。」
|
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判定、斷定。如:「判決」、「議決」、「猶豫不決」。《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群臣爭功,歲餘功不決。」
|
投鞭斷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北魏.崔鴻《前秦錄》載,東晉孝武帝太元年間,前秦苻堅統一北方後,決心調集百萬大軍,乘勢一舉消滅東晉,統一全中國。苻堅召集群臣商議,但大臣們多不贊成,其中有一位名叫石越的下屬勸阻說:「從星象來看,今年不適合南進。何況晉據著長江的險固,其君王又深獲人民擁戴。我們不如暫時固守國力,生產整軍,等晉內部鬆動,再伺機攻伐。」苻堅很不以為然地說:「星象之事,不盡可信。至於長江,春秋時的吳王夫差和三國時的吳主孫皓,他們都據有長江天險,最後仍不免滅亡。現在朕有近百萬大軍,光是把馬鞭投進長江,就足以截斷江流,還怕甚麼天險?」苻堅不顧大臣們反對,執意出兵伐晉,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逼臨淝水,準備攻打東晉。東晉派大將...
|
據理力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釋義3 3.用法4 4.義近.義反4.1 義近4.2 義反5 5.例句 1.出處 李寶嘉.文明小史︰「外國人呢,固然得罪不得,實在下步去的地方,也該據理力爭。」 2.釋義 據︰依據,憑藉。力爭︰盡力爭得。 3.用法 指依據道理,竭力維護自己方面的權益、觀點等。 4.義近.義反 義近 仗義執言、力排眾議、舌戰群儒 義反 無理取鬧、強詞奪理、理屈詞窮 5.例句 為了我們學生的權益,一定要在一年一度的校務會議上據理力爭。
|
當機立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兩把名劍十分銳利,削鐵如泥,任何東西都能立刻切斷,連一點聲音都沒有,而曹植的才華就如這兩把劍般地超群。在這篇文章中,「應機立斷」是用來形容青萍、干將這兩把古代名劍的銳利,任何東西一切下去馬上就斷了。後來,「當機立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當下立刻作出決斷,毫不遲疑。
|
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依次排比。如:「排列」、「陳列」、「列隊」。晉.陶淵明〈詠荊軻詩〉:「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
多事之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生很多事變的時候。多用以形容國家不安定。《水滸傳》第八六回:「汝等文武群臣,當國家多事之秋,如何處置?」《封神演義》第七一回:「今當國家多事之秋,不思報本,以分主憂,而反說此貪生之語。」
|
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背念。如:「背誦」。唐.杜甫〈可歎〉:「群書萬卷常暗誦,孝經一通看在手。」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