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78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志氣凌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志氣超越雲霄。形容志向遠,意氣昂揚。元.無名氏《飛刀對箭》第四折:「我如今狀貌堂堂,威風赳赳,志氣凌雲。」《孤本元明雜劇.陳倉路.頭折》:「志氣凌雲貫斗牛,老當益壯鬢霜秋。」
揮毫立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於枋頭,大敗而還。後廢廢帝,立簡文帝,陰謀篡奪,威勢顯赫,未果而卒。諡宣武侯。 (3) 袁虎:袁(西元328∼376),字彥伯,東晉陽夏(今河南省太康)人。有逸才,為桓溫記室,太元初,官東陽太守。有《後漢紀》、《竹林名士傳》等。 (4) 會須:恰逢需要。 (5) 露布文:古代不封口的文書,可用於上書、告示、征討檄文、軍隊捷報等。 (6) 輟筆:停筆。輟,音 ㄔㄨㄛˋ。 (7) 俄:須臾、片刻,音ㄜˊ。〔參考資料〕 《魏志》(據《琱玉集.卷一二.聰慧》引)元瑜姓阮,名瑀,字元瑜,魏時陳留尉氏人也,而事曹操。時韓遂據隴,集眾起謀。曹操時因出行,使瑜馬上作書,欲與韓遂,瑜馬上具草,頓筆...
萬世一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令魏王可。」君曰:「何如?」對曰:「臣請到魏,而使所以信之。」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晉.袁《後漢紀.卷二二》、《晉書.卷八○.王羲之列傳》。 (2) 北兵:向北出兵。 (3) 德:施恩。 (4) 踐:滅除。 (5) 身封:所受的封賞。〔參考資料〕 ■晉.袁《後漢記.卷二二》夫人生合天地之道,感於事動性之用也,故動用萬方,參差百品,莫不順乎道,本乎情性者也。是以為道者,清淨無為,少思少欲,沖其心而守之,雖爵以萬乘,養以天下,不榮也;為德者,言而不華,默而有信,推誠而行之,不愧於鬼神,而況於天下乎?為仁者,博施兼愛,崇善濟物,得其志而中心傾之,然忘已以為千載一時也;為義者,潔...
枕中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書名。晉葛洪撰,一卷。記載神仙道術之事,多與陶景真靈位業圖合。也稱為「元始上真眾仙記。」
佐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協助治理。如:「佐治國家」、「佐治天下」。《花月痕》第二回:「氣宇深,才識高遠,曾在秦王幕府佐治軍書。」
大度包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度量寬能包容他人。如:「李老是個大度包容的人,不會跟那小人一般見識的。」
差強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差強人意」之典源,提供參考。 #《東觀漢記.卷八.吳漢列傳》1>漢與鄧俱客蘇弘,弘稱道之。(鄧)禹數與語,其人勇鷙有智謀,諸將鮮能及者,上于是以漢為大將軍。漢遂斬幽州牧苗曾,上以禹為知人。漢性忠厚,篤于事上。自初從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則側足屏息;上安,然後退舍。兵有不利,軍營不如意,漢2>常獨繕檠弓戟3>,閱具兵馬,激揚吏士。上時令人視吳公何為,還言方作攻具,上賞嗟曰:「吳公差4>強5>人意,隱若一敵國矣!」封廣平侯。與蘇茂周建戰,躬被甲持戟,告令諸部將曰:「聞鼓聲,皆大呼俱進,後至者斬。」遂鼓而進,賊兵大敗,討富平獲索二賊于平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周書.卷二...
皮錫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湖南師範館,講授經學、倫理兩門課程[1]。因治尚書服膺伏生,故宗今文說,被譽為」研精漢儒經訓之學,通詳密,多所發明」。因參加南學會,宣傳變法維新,戊戌政變後,被革去舉人,交地方官管束,1901年,湖南巡撫俞廉三奏請開復其舉人稱號,仍嚴加看管。五十歲時自壽聯一副:「閱世五十年,所欠一死;著書百萬字,不值半文。」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卒於家中。 著作略分三期,其初《尚書大傳疏證》、《古文尚書疏證辨正》、《九經淺說》、《古文尚書冤詞平議》、《孝經鄭註疏》、《鄭志疏證》、《今文尚書考證》及《聖證論補評》等書。戊戌以後,...
直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正直之道。《文選.潘岳.夏侯常侍誄》:「事君直道,與朋信心。」《文選.袁.三國名臣序贊》:「好是不群,折而不屈,屢摧逆鱗,直道受黜。」
宋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人之雄”,有人讚為“東海之偉人”。與他同時代的金之俊,在為《安雅堂集》所做的序中說:他的詩“其識,其慮遠,其情長,其氣清以厚,其調雋以永,其格嚴以老,其言確以質,殆有如懷沙遠遊,屈子悲憤之所感乎。" 補充 宋琬故居現改為萊陽市博物館,館內中心建築宋琬紀念館坐北朝南,單層舉架式硬山磚木結構,為萊陽市僅存的一處完整古建築。紀念館內陳列宋琬塑像及其著作、手跡、印章、《安雅堂集》木刻版,還有黨和國家領導人、著名藝術家的題詞。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網站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